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见著于“微”

发布时间:2015/4/20 12:44:13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务处 阅读数:1256

“金陵新课堂?教师微团队专场”活动感想

将军山小学   戴璐

    2015年4月16日,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项目展示与研讨活动——“金陵新课堂?教师微团队专场”在南京百年名校石鼓路小学隆重举行。包括百家湖小学在内的六家项目学校以及相关专家、领导出席本次活动,汇报展示各校“教师微团队”现阶段成果和发展方向等。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给予我很多启迪,引发许多思考。

一、“教师微团队”的组建

    面对“教师微团队”作为一个新生词汇,教师仿佛需要一次巨大的勇气去尝试和探究,其实在教育管理中它的雏形早已有迹可循。传统的备课组、教研组等都是教师团队的雏形。但有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的机制,“教师微团队”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团队管理模式,给予教师更多的源动力,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着实是一大教育管理的突破。例如,南师附小从任务驱动转变为关注教师自身成长,以该校“爱的教育”为基本理念,组建九大教师微团队,涉足教学、科研、生本实验、母语阅读等多个领域,异质分组,进行创新研究。百家湖小学也利用教育集团内的丰富教师资源,目前以学科为单位,组建了多个微团队,有的关注教学,有的关注研究课题等等,每个参与进来的教师思想都在不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可见,教师微团队组建的趋势是以每个教师为个体,教师成为研究者,根据共同的关注点组建而成,为着共同的目标而研讨,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同时由专家提供及时指导,这对于提升教师能动性以及变革教育管理模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微团队”的研究

     从6家项目学校的教师微团队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微团队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小”研究。

(一)立足“小”话题

    微团队的研究时常来源于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件件活生生的小事,但这些小事若加以探讨,时常能引发出的无限的思考。例如,拉萨路小学的“晓小课程”探究各学科融合的智慧学习共同体;瑞金北村的@语文团队关注于“让写作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百家湖小学“BEST队”针对英语小诗的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这些优秀的教师微团队范例,几乎都是从“小”话题入手,切入点小,真切来源于身边,让新老教师都有话可说,有点可思,对于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影响力也极强。

(二)立足于“小”孩子。

    小学教师微团队的研究必然要关注学习的主体——“孩子”。研究孩子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而学等等问题,“小话题”中更要关注“小孩子”。例如,石鼓路小学“游目计划”主要探究学生独特审美体验的培养;百家湖小学“梧桐树”数学团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力学小学“无限工作室”关注“伙伴思考”......学生为教师微团队研究的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也是微团队研究的不竭动力,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与此同时,孩子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各自形式的探究方法,渐渐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人。

三、“教师微团队”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教师发展同样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团队,“教师微团队”必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学校管理的常态模式。未来的教师微团队将会打破兴趣、年级、学科、专业等各方面的壁垒,成为真正的教师自组织,各个团队针对某话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利用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整合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挖掘无限的潜能,解决多元的问题。未来,教师微团队将成为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正如目前,南师附小的很多微团队中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研究,而百家湖小学很多教师微团队则以不同年级同一学科形式在线上线下都深入开展各项研讨。每一个形式和方向都在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变革性的意义。

   “滴水穿石”、“积沙成塔”......再微小的力量,细水流长,涓涓不息,汇聚在一起将会给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微团队承载着一个理念、一份支持、一段情怀和一种视野,每一个教师都在发光,每一个学生都在发亮。在“教师微团队”的出现与发展中,那些以细节昭示的细微,都值得我们小心翼翼地捧起,去用心体悟蕴藏在身后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