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课堂”观课有感——吴沙沙老师供稿
将军山小学吴沙沙
12月10日,细雨蒙蒙。有幸来到南京市力学小学参加“金陵新课堂——小学教学的主张与样式”语文专场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以项目汇报、学科主张汇报、课堂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鲜思想,也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一、理念促进内涵发展
“金陵新课堂”植根于南京的城市性格、古都文化和民国教育风范,努力体现本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力图建立“大爱”课堂。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有了“爱之美”:石鼓路小学的立美课堂;“爱之真”:百家湖小学的本真课堂;“爱之慧”:拉萨路小学的智慧课堂;“爱之研”:力学小学的研究型课堂;“爱之善”:瑞金北村的幸福助学课堂。
这些核心理念既是抽象的又是统摄性的,虽不具体地体现在某一堂课的教学中,却冥冥之中牵引了教学的方向。简言之,理念之于课堂,由于灵魂之于个人。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这些理念必将有助于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有助于在实践中促进我们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样式架构课堂框架
一如南京城的性格,朴实、厚重也是“金陵新课堂”的风格。人们并没有在倡导教育主张之后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摸索出相应的体现教育主张的教学样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研究学习”课堂实践策略“课前研究,让学生走在教之前;课堂互动,更多地充盈学生的‘声音’;教师之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力学小学的“伙伴研究”式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伙伴之间的各人所长,通过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友好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拉萨路小学的“活动性学程”,通过“关键性学习活动”有效组织教学;石鼓路小学的“欣赏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价值引导,进行“美”的自主建构;百家湖小学的“多支点探究学习”,注重课前自主性学习、课堂针对性学习和课后延展性学习;瑞金北村小学倡导基于小组的支持性学习样式。
这些都是在具体的教学主张下探索出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样式。这些教学样式架构起一堂课的框架,它既没有将教学降低到技术层面,又给了教师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在大体的课堂架构下,该如何把课上好,仍是教师需要好好琢磨的事情。
三、实践演绎课堂生成
本次活动中,共有三位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献课:百家湖小学陈林静老师的《金子》;力学小学张国宝老师的《掌声》;石鼓路小学程洁老师的《雾凇》。三堂课各有特色,在充分体现本校所倡导的教学主张和样式之外,每堂课也有各自的精彩。
如陈林静老师执教《金子》一课,在准备性学习环节,先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由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难读、难写的字和难懂的词语,教师教在学生不懂处。在教授词语的过程中,渗透了通过联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理解词语意思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在讲解词语时带出段落的朗读训练,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针对性学习环节,陈老师梳理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引出探究话题:彼得找到的真金到底是什么。即问题由学生而来,以学定教。接着,她提出了自主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合作交流,梳理出问题的答案,即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点拨引导的作用。令人感动的是,陈老师提出“()+()+()+……=成功”的问题后,突出强调答案不唯一。这样,学生在讨论时,便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文本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想。这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真的在发生,在找寻彼得的“真金”时,学生何尝不是在找寻自己的“真金”呢?
可见,教学架构只是为课堂提供了一个范式,在具体的课堂架构下,该如何上好一堂课仍需要每位教师的实践演绎。
本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绝不是一篇听课反思就能说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往复,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完善自身的实践,教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