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从哪里来?——工作室成员许莎莎读书分享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许莎莎
最近在读《班主任之友》2024年1、2月份的合刊,这是一个聚焦“教育的勇气”的专题,在这本合刊中,很多老师聚焦了自己在至暗中闪光的“勇气时刻”,聚焦每一段勇气故事背后的人生况味、关键抉择、心理提升和教育智慧。他们有的“坚守职业信念”,比如闫杨老师的《永远不要磨灭为理想教育而努力的勇气》,郑玲老师的《困境,是成长的教科书》;有的“勇于教育创新”,比如黄波老师的《做勇敢尝试的小马》,田希城老师的《在鲜有人走的路上坚定行走》;有的“突破职场瓶颈”,比如杨雪梅老师的《不断跌倒,不断追寻》,王维审老师的《每个人都有一份迷茫要穿过》……
我读着这本杂志中的一个个关于勇气的成长故事,思绪万千。写这些文章的老师们,有些已经功成名就仍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有些还是初出茅庐在积极探索中,不管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有人在奋斗,都有人在努力。这就令我不禁反思自己,也想到了身边的很多老师们,我发现其实我们有时候就是缺少一种成长的勇气,一方面抱怨现在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又沉不下心去研究去突围,既渴望成功,又害怕突破困难。
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其实我感触很多,也随手记录了很多零散的想法,下面就选择其中关于勇气来源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大家分享。
“孩子回来说,语文课上,后面的同学都在疯狂地讲话,没法学习。”
这是我工作第一年,一位学生家长在班级群里的发言。当时我任教于六年级毕业班,由于语文教学没有经验,课堂管理又缺乏方法,导致不仅课堂秩序混乱,而且学科成绩也处于年级末尾,受到了来自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质疑,在这工作的第一年,我就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局不利,焦虑和自我怀疑一直伴随着我。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被动躺平,等待时间把我变成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第二,主动成长,积极寻找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路径。我尝试过第一条路,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躺平的日子看似轻松,但自己逃避的问题一直存在,并且还会越来越多。我想,与其被困难裹挟,不如迎难而上,主动成长。回顾这几年自己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勇气帮助我突破了职初的难关。
但这份勇气到底从何而来,下次还能不能照搬,我是不知道的。
直到我看到了石影老师文章《勇气的力量》,石老师介绍了孟万金、张冲根据积极心理学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关于勇气的维度分析,简而言之,勇气也是一种情绪力量,它包含信念、诚实、勇敢、坚持、热情活力五个要素。信念是职业认同以及对其意义的坚信;诚实指的是坦诚地进行自我检讨、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勇敢是在面对威胁或挑战、困难或痛苦时不逃避不退缩,坚决依据信念行事;坚持是在事情进行中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下去,善始善终的将事情完成;热情活力是指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激情和活力,能够精力充沛、热情饱满地投入其中。
基于心理学理论解释,再审视自我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长的经历发现,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拥有这些品质而不自知,也许我们的专业发展一开始是凭着直觉,靠着不甘心、不服输的倔强,但要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想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我们必须进行专业的阅读,以专业阅读重新审视自己的特质,有意识培养、强化某些品质,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走向专业化,这样才能把偶然的做对转变为必然的做好。
正如薛琴老师在《教育者的勇气背后是专业底气》中说,教师发展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勇气的背后是专业的底气。勇气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底气给了勇气一种内在的力量和信念。底气哪里来?它通常来源于我们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拥有底气的人,才会更加自信和坚定,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加勇敢地去应对。
读着这些文章,看到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叙述自己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讲述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我也在不断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初出茅庐,大家都有可能会遇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课堂反应冷淡、班级管理失控、年级评比落后等等问题,深陷职业低谷,也不是只有我在焦虑甚至自我怀疑,很多老师,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很成熟的老师了,也会遇到职业瓶颈。想明白这一点,我的心态就平稳了很多。甚至当我开始用平常心去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么焦虑了,也不会因为一些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就产生自我怀疑,现在遇到困难,我就在心里暗自提醒自己:不要自我怀疑,也不要妄自菲薄,把问题当作课题去研究,坚定教育初心,鼓起勇气,寻找专业方法去战胜它。
正是这本专刊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在工作中少了一些迷茫,也让我真正对《教学勇气》这本书产生了阅读兴趣,希望我也能书写关于自己的勇气故事。
最后,分享之前我向潘司令倾诉自己职业发展的纠结与徘徊时,潘司令的赠言:做自己最想做的,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