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探秘月球之旅——科学组教研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5/4/27 17:39:26 作者:闵杰 阅读数:145

4月27日上午第一节课,四年级10班教室中,郑老师以“月球”为主题开展的公开课拉开帷幕,全体科学组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这场知识盛宴,围绕探月历史、环形山成因、月相形成原因三大板块徐徐展开。

课程初始,郑老师化身“时空导游”,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详实的图文资料,带领同学们回溯人类的探月征程。从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到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再到阿波罗号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的震撼瞬间,一个个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同学们沉浸其中,惊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智慧与不懈勇气。

紧接着,课堂聚焦月球表面标志性地貌——环形山。郑老师先展示了高分辨率的月球环形山照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其形态各异的特征。随后,通过模拟实验,将细沙铺在容器内,用不同大小的球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模拟陨石撞击过程。随着“陨石”落下,细沙中形成大小不一的凹坑,生动还原环形山的形成过程。同学们通过观察、对比,轻松理解了陨石撞击是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还积极讨论起其他可能的形成因素,课堂氛围热烈

课程最后,郑老师带领同学们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借助月相变化演示仪,将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具象化。随着演示仪的转动,同学们清晰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变化,以及从地球上观测到的不同月相。郑老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新月如钩”“皓月当空”等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到月相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导致的。

公开课结束后,科学组全体教师展开深入研讨。老师们高度评价郑老师以清晰的逻辑串联课程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尤其是模拟实验与教具演示的运用,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理解度。同时,大家也围绕教学细节展开探讨,如在讲解探月历史时,可适当增加互动问答;在分析月相成因时,可结合农历日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察。此次公开课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探索宇宙的窗口,也为科学组教师搭建了交流共进的平台,助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