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用智慧看见每一个孩子——工作室成员张立华老师专题讲座稿

发布时间:2024/6/5 12:34:31 作者:潘勇 阅读数:363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上秦淮小学 张立华

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聚焦了家长的目光,引领全社会评判教育的价值导向。我校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的育人评价体系。

一、基于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通过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的改革与突破,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性评价。《总体方案》明确了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多元评价和多主体参与的方案。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也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来,对建立一套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上正”育人理念之下,延伸出诸多的文化要素和育人的视角,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学校的办学愿景为“师生有情怀,教育有温度,学校有品位。”要实现这样的办学愿景就需要一个载体,改革学生评价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传承与发扬校训精神有实际价值。

三、基于我校智慧校园平台评价的实践需要

我校自办校以来,一直在着力探索构建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智慧校园平台是在“互联网+”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学校建立的学生电子化成长记录册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也是为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基于目前评价体系中诸多问题改进的需要

在过去的评价中,比较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特别是在评价环节中缺少了家长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可见,家庭和学校同样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影响者。而整个智慧校园平台可以实现全体教师、 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改变过去评价的瓶颈,将更好地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是基于学校实际的一场评价变革。

我们的智慧评价就是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及所处区域特色,借助我校智慧校园平台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记录和分析,对智慧校园平台数据进行收集、有效分析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向上多元”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在育人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实现德、智、 体、美、劳、创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企业微信截图_17007835104084

通过崇德、悦智、润行、向美、善劳、乐创,全力打造"上正文化",丰富“上正少年”的外延。综合“德智体美劳创”学科育人核心要素,立足学生“向上生长”,总结提炼出“崇德之星、悦智之星、润行之星、向美之星、 善劳之星、乐创之星”的以“三正”为落脚点的评价框架,它是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技术与思维下构建的全面而动态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以“上正少年”为得星机制,围绕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研究力和创新力,指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创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目标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使我校学生发展成“正心、正学、正行”的“上正少年”。此目标体系依托“核心素养”进行素养目标的认定,以“正学”为达成路径,以“正行”为外在行为,以“正心”为内在品性,在每一项素养目标中延伸出了四个子目标,全面考量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wps

“三正”为一级指标,“六星”为二级指标,设12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对应着评价要点,指向学生能力点的培养,作为评价维度,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实时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反馈,实现技术依托下的学生动态成长记录,最终形成综合性的素质报告,塑造学生内在向上、向善的品格。

评价可以实现激励——导向作用、沟通——互信作用、反馈——调节作用,在实施中要遵循及时性、综合性、发展性、全面性、针对性原则。

那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智慧校园平台设置了“勋章评价”“班级圈””“学生风采”“荣誉表彰”“班级考评”等板块,每个板块下有不同的维度、记录要素和积分标准,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为了实现评价的广泛性和公正性,实施路径主要分为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班级圈展示、成长脚印记录四个层面。

校内评价分为每日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其中每日评价又分为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和社团秀;阶段性评价分为荣誉勋章、双周勋章和学期之星。校外评价实施路径分为家务劳动、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需要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有了对评价维度、对象、内容、目标、方法等的规划,深入挖掘评价数据背后的学生发展特点,以及分析学生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的有效性提供保障,采用图、表、报告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展示,更清晰地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精准地教育定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班级圈”是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极性评价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了家校共育的阵地,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个对话空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延展了全方位育人的时空。

为了实现评价的广泛性,平台在不同的板块明确了评价的主体,主要设置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四个主要的评价主体。

1.教师评价

学生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最直接的。智慧校园平台以班级为单位融通数据,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及时的点评,班主任在课堂、课间、两操、卫生、班容、习惯等不同的方面在班级平台上进行及时的评价;任课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做到每班每日必评;值班老师对学生的入学、放学礼仪进行及时的评价。

“班级圈”作为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阵地,以强大的评价功能、家校共育的融会贯通成为老师、家长互通的一张网。“班级圈”教师端的功能主要有“评价表彰”“学生风采”“社团秀”等三个板块构成,老师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学生作业作品、各类学科活动、实践活动、日常生活点滴记录通过班级圈进行评价和展现。日常行为评价是班级评价常态,在实践与评价中,孩子们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责任与担当。

2.学生评价

学生的评价分为自身评价和生生评价,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成员为个体进行互评,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设置“优点说一说”“好人好事我曝光”“同学,谢谢你”等一系列的环节,以学生的视角来发现,尽可能地完善评价的范围,对于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做到及时记录,做到全面、多元、动态评价。

3.学校评价

随着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学生日常活动越来越丰富,班级对数据记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班级考评”注重于对班级的入校、包干区、早间管理、课堂纪律、大课间活动、午餐、午休、阅读时光、课间言行等进行一系列的评价,列入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这是班级荣誉的一种反馈,通过班级整体评价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评价

“班级圈”家长端主要通过“居家活动”板块分享学生在家、在学校之外的其他场所进行的风采展示,引导家长陪伴孩子进行阅读、家庭生活、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运动锻炼、艺术修养等活动,记录实践过程到班级圈中。将家长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纳入到教育评价中,充分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素养的表现更加全面。整个平台需要全体教师、 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我们还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展开不同的实践

1.在争章活动,彰显个性评价

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争星-评星-用星”的争星激励流程,记录学生的生活、学习的轨迹,记录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双周平台会进行自动的“勋章评价”颁奖,教师可以每天实时查看学生的勋章情况。

系统自动生成勋章颁发到“班级圈”中,每一个评价的指标都会取班级前五名同学进行勋章的颁发,激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个人激励效果,老师和家长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实现“优秀看得见”的效果,从而激励孩子养成在校、在家的好习惯。

学校会结合不同的主题引领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上正少年”评价,进行个性争章活动,在“班级圈”实时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例如在“盛世华诞,童心向党”主题活动中,设置“我与祖国合个影”争章活动,在“班级圈”打卡。在学校阅读节等主题活动中,设置“最美书香家庭”争章活动等。

2.开展项目式学习,体现多维评价

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对象应该是真实的问题、场景,依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展开,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多维能力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

学校常规开设了“课前3分钟”主题项目,充分地发挥课前的时间,设置“上正故事会”“上正成语展示”“上正小古文”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三分钟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滋养和教育。教师对勇于展示的同学进行多维能力的评价,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能力素养,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上传到“班级圈”中,带动全班同学的参入热情。

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老师指导孩子、家长把过程性资料实时上传到风采展示中,大数据反馈整体评价结果,在每次活动之后,教师会将荣誉表彰发布到“班级圈”中进行表彰,让每一次活动参与都有记录,都有激励。

3.智慧课堂,实施教学评价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理念要贯穿到学科教学中去,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设置中关注课程性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课堂生态等主要的四个层面,自主开发校本化课程。

比如智慧校园平台的“社团活动”板块设置了“社团秀”展示,每节社团课进行考勤管理和社团秀展示,家长可以通过“社团秀”展示了解学校社团开展情况,了解学生的社团表现,消除了家长对社团课的疑问。

(四)“个人成长档案”,实现多元评价

“个人成长档案”板块包括成长相册、成长脚印、心情打卡和心理档案四个板块,依托全方位的评价数据,形成学生的纵向和横向的档案记录。比如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与心情打卡相联系,老师、家长及时关注学生的心情状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平台反馈的心情数据进行及时的追踪。

通过“心情打卡”,学生的心理状态得以数据化的呈现,在一周或者一个月形成学生心理曲线图,及时关注到心情波动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关怀导师进行反馈和追踪,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评价让我们更科学地开展教育实践,关注师生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评价改革和大数据分析,从“体验—展示—反馈”这一系列过程挖掘学生潜能,实现家校的交流互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发展,多元的发展,让评价真正地发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