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5)班——美文一览
蒲公英的种子
——四五班 余思墨
田间路旁,草坡石缝,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精灵一般随风舞蹈,活像一个个会飞的小绒球。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小伞兵和小刺猬》,我的思绪却飞到了隔壁老奶奶家院子里那一片蒲公英身上。这真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它球状的绒毛的下端带着一颗黑色的比芝麻粒儿还小的果实,看着它的同伴们在风中像一朵朵白色的小花一样渐行渐远,让我脑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个个小伞兵,背着降落伞在天空中自由降落。那样洒脱,那样无拘无束,像贪玩的孩子,在享受愉快的假日。老奶奶告诉我:“她的儿子已经出国了,当他还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全家人为了让孩子能飞得更高,全力的培养他,孩子成才了,现在却连见上一面也变得很困难。”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的寂寞和伤感,但更多的是自豪。”老奶奶和她的儿子,多么像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小伞兵啊!
神奇的自然万物,每一个种类都有它们各自哺育后代的“绝技”,蒲公英也不例外。它们深知,如果成熟的种子散落在母亲的身边,萌芽成长,那么用不了多久,它们的大家族就会拥挤不堪,大家为了生存,会争抢土地赐予的有限的营养供给,每粒种子长大后都会变成营养不良的孩子。于是,母亲就想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方法——让种子长上绒球,让风带着种子飞向远方,去找寻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长大后难道我也要像蒲公英一样,装上父母给我准备好的能力翅膀,离开他们的怀抱,带着我的理想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吗?”我想像着自己成为了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在风中飞起来了,父母在窗户边目送着我,那复杂的眼神中,既有不舍,又有期待……
点评:
本文优雅清爽,结构简洁合理,能够将学到的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联系,巧妙地将蒲公英与在外打拼的游子联想在一起,题材新颖。文章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质朴,情感丰富而真实,读起来津津有味。在文章的结尾处,留有深思,发人深省.....(指导教师:张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