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出发,上出有特色的信息课
稚子咿呀学语时,出于本能的需要,模仿语言能力比他强的人。教师的专业成长亦是这样,新入职的教师,无论是通过书本还是实践,或多或少都在模仿着前辈。当我第一次走上课堂,独自面对近50双坐在电脑后面的小眼睛的时候,曾这样想过:我到底是要严厉一点呢,还是温柔一点?听取多节公开示范课,阅读多位教育大家的著作,当时的我认为对于学生,还是要温柔一点的好:要用爱来承载教育。但是,近一年的课下来了,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课堂效果也不如想像中的那样。几乎每一节课后,都带给我深深的疑惑:我该怎样上课?
这个问题困扰在我每一次下课送学生回教室的楼梯上,甚至让我对我的教学能力产生了质疑。本月的几次教研活动课带给我关于上课的启发,让我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在片级赛课上,百家湖小学的朱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倒霉熊》作为教学的背景,将教学内容《初识word》的知识点编织在一个童话故事里。朱老师对故事的用情述说和合理穿插,使得孩子们每做一个操作,每进行一项课堂任务,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和一个良好的动机。这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
随后的几天,我又参加了一次市级信息技术教研,听取了南京市天妃宫小学王老师的一节课。与朱老师不同的是,王老师并没有采用如同朱老师那样编织童话营造情境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而是展示了另一种风格——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定义过程》(logo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色,将计算机语言的程序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看到,学生们依然很享受这样的课堂。
在深深敬佩的同时,不禁在想:如果这两节课把站在讲台上的人,换做是我自己,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件,我更适合上哪一节课?虽然没有教授过logo语言,没有多接触过高年级的学生,甚至已经上过几次《初识word》这堂课,不过我更加愿意自己变成王老师。因为我更加擅长像王老师那样进行教学。在选择施教方法的时候,施教者的性别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女性在情感表达上天然优越于男性。在教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女性特有的母性使得她们可以更加自然的选材与组织,不擅长表达自己情感的男教师该如何才能做到亲近学生,将信息技术课上好,上出特色来呢?
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扬长避短。在男性教师不能对情感收放自如的时候(至少我现在还做不到),就将情感因素的地位稍微降低一些,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技术环节。在我自己的课堂上(特别是几次公开课),我都希望能把情感因素充分发挥,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认真反思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够很好的驾驭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而这时的故事,在课堂上就变成了一个干瘪得只有框架的故事。
回到自身,我有哪些特长,当我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该从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1.课前准备。在准备素材的时候,索性就放弃编故事的方法。因为我并不擅长讲故事,我擅长的是把问题具现化,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我认为这其中的重点是“现实性”。将教学内容赋予生活的实际意义。在随后的一节课上,我对这个想法进行了实验。三年级信息技术课,讲授对段落格式进行修改,我个人又另外加上了分栏这一操作。在课堂上,我用菜单进行导入,学生一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张菜单(当然,我把菜谱发送给了学生)。通过我的演示与类比,学生对分栏的理解非常透彻。尽管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上没有体现,并且比较难,但我欣喜的看到,班上很多孩子都完成了这样的操作。
2.课堂语言。男性多有阳刚热血,再小心翼翼的掩饰与舒缓也难以做到如同女教师那样温婉柔和。一味的模仿,总归是不伦不类——就我自己而言,一个1米8的大胖子,温声细语的讲话,苦口婆心的劝说,似乎有些搞笑。这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另一项优势:幽默。一个成功男教师的课堂应当充满欢声笑语。我可以试着通过口头和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做一个有童心的“王孩子”而不是“孩子王”。女教师以情感和关怀主导课堂,男教师应当以认同与配合主导教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演示必不可少,教师不仅仅要讲这样做,更要讲为什么这样做,同样,这其中的重点是“现实性”。仍然在教授分栏的时候,我的语言很直白,没有太多的顿挫,重点在解释分栏的意义与形式:将纸张对折,以折痕为界,左边写一点,右边写一点。通过实际物体的演示,学生理解的很快很透彻。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新教师应当正视入职初期的模仿,通过模仿,细心体会站在讲台上的人的教学方略与教学思路,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然而,真正有效的模仿,应该是掺杂着独立思考的模仿,应该是不断回归自身的模仿,在模仿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特色,继而将这种特色融入到课堂中,赋予课堂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