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文字,寻一池诗意荷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将军山小学 张城静
那么儿童诗要教什么呢?我想应该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诵读悟情、想象表达、识字写字。基于此,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尝试了以下解读和实践:
诵读悟情
激活阅读,产生期待。再次翻开区教研室周老师组织的低段阅读教学目标解读文稿,认真研读了阅读教学目标第一条对“喜欢阅读”的定性描述,突然发现让低段孩子主动爱上阅读,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是多么重要。产生了阅读期待,才能迅速地将孩子带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学文伊始,简单地和孩子们以“夏天”为话题闲聊几句便引入到简介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老先生。抓住简介中对他身份的描述和一连串的数字,让孩子在心底产生对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敬重”从而产生浓烈的阅读兴趣。
入情入境,唤醒诗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应该重视语文的熏染作用。”引导学生“入情人境地读”是贯穿本课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当然也不能单纯地为读而读,那样的朗读是没有情感,没有生命的。我抓住每一次在大自然里“变”的美好,借助多张图片和舒缓的音频创设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夏天生活情境——色彩斑斓的花丛、清澈而有波纹的小河、遥远浩瀚的天宇、清新而富有生趣的荷塘,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阅读材料的创造性理解提供了条件。当孩子真正走进诗的情境,带着一份独特感受再来朗读才不显得装腔作势,而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
品味语言,重视体验。萨特认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文中有许多表示修饰的词语:透明的、清凌凌的、眨眼的、弯弯的等等。这些词语本身具有节奏美,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之上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比如说:“小朋友会做出眨眼的动作,天空中的星星也会眨眼,你觉得这样的星星怎么样呀?”又如“在寂静的夜里,绿叶上的小雨滴在微风中摇啊摇,不知不觉睡着了,谁能说说它睡得怎么样,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在这里,我抓住“眨眼”和“睡”两个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谈感受,深化学生对诗句的感悟,感受每一次“变”的快乐。再通过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在朗读和对话中激起孩子与文中“我”的共鸣。在与大自然亲近的喜悦之中,带着孩子品味诗词的语言来感受、欣赏、创造美,悄无声息地陶冶情感,润泽诗意童年。
践行阅读“1+x”模式,以“一”带“群”。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通过教学一篇课文而唤起学生内心对一类文章阅读的渴望,那阅读课就成功了。课堂伊始对作者王宜振作了简单介绍,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课堂上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绮丽的想象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渐渐地诗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紧接着推荐孩子课后阅读王宜振爷爷的一本儿童诗集《夏天里的苹果梦》,必将那一份诗意在诗篇诵读中茁壮成长。
想象表达
诗情依赖于对文字的品悟,诗意就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儿童诗语言优美精炼传神,很多时候就需要孩子在心中描绘那清新绚丽的画面。正如“留白”的艺术点到为止,剩余的就留给读者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让诗歌的画面更加丰满,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在诗歌教学中,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规范句式的训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训练思维,而且积累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教学目标中强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想而知:“想象”是诵读儿童诗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的重要手段。通过“想象”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正如当初我们低语组成员结合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主导的特点把“向往诗歌中某种场景”解读为“初步的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
在深度解读文本时,读着读着,我发现:整首诗句式“堆砌”得相对比较整齐,二至四小节都有“我想变……”这样的句子;第三小节句式上略有变化,再没有说我想变星星和新月的理由。继续往下读,我关注到小诗结尾处的一个省略号,自然就把“……来了,在荷叶上……;……来了,在荷叶下……”作为一处语言训练点。这么多的口语表达的内容都有可训练的地方,若全部集中在一节课训练肯定不合时宜。这时我就想到了这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再来精选内容,就找到了与口语交际的交点。因此确定了“……来了,在荷叶上……;……来了,在荷叶下……”作为本节课重要的语言训练点。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的荷叶,不仅吸引来了欢畅的小鱼、快乐的雨点还有吸引来了哪些好朋友呢?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此时播放一段夏夜荷塘小动物们的鸣叫。在学生的认真聆听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再用上面的句式引导说话练习,这样的说话旨在培养想象能力、训练语言,其实不也在带领孩子深化对诗意的理解吗?不也是在带领孩子想象美、创造美吗?这样热闹的荷塘,不都是荷叶带来的吗?原来,做一片大大的荷叶是幸福的,给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快乐无比。
识字写字
近年来,在低段阅读教学中一直强调课内写字一定要保证8-10分钟。从这样的硬性规定中就可以看得出,写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
在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之前,围绕难写、难记的字在班级内做了一个小调查。排在前两位的是:热和游。“热”这个字笔画较多,字形难记,“横斜勾”需要特别提醒;“游”这个字右半部分识记比较困难。为了强化对这两个生字的识记,我分别找了“热”的古体字和“游”的简笔画。
那怎样将这两个生字与阅读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呢?生硬地直接教字一定不会让孩子觉得写字是件有趣的事。这时我再细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突然豁然开朗:“我”的这一切美好的幻想都是源于一次与夏天这位小姐姐的对话。原来“热”就藏在问话的语气里——热情。这样,学文至此再次回文感受夏天小姐姐的“热情”自然就引出了“热”字的教学,同时在“字义”的理解上还帮助孩子理解了“热情”。
带着孩子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让他们的童心在诗情中飞扬吧!到那时,一池层层叠叠的荷叶和旖旎多姿的清荷都充满着浓浓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