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放小鸟》教后感

发布时间:2014/5/4 8:37:49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务处 阅读数:1370

将军山小学 吴沙沙

    4月29日下午,我在将军山小学一(2)班开设了一节校内教研课,讲授的是《放小鸟》第二课时。课后,我的师父于校以及其他前辈教师对我这节课进行了精当的点评。尤其是教务处潘主任,他从“大语文”观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刚刚执教的课文,深入浅出地点评了此次教研课,使我受益匪浅。

    以和潘主任的谈话为线索,我整理了如下内容,以供自勉和分享。

一、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语文教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用教材教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那么,到底怎样看一位教师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的课堂上给了学生多少发挥的空间。

    以《放小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在教授描写小鸟可爱的句子时,我设计了三层梯度: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小鸟的样子——可爱;然后让学生找出从哪些句子看出小鸟的可爱;接着指导朗读描写小鸟可爱的句子。这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了小鸟的可爱,也读好了这句话,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但是,能不能再深挖一层呢?潘主任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抓住了哪些部位描写小鸟?进而指导学生用这种方式练习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这样,语文的学习便向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迁移,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我想这就是教完教材以后,再用教材教的体现吧!

    但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为了“用教材教”而“用教材教”,归根结底,一切教学材料的使用都必须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进行灵活取舍,教师不能沦为某种观念的奴隶。

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地位的阐述中讲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以这个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以我讲解“着急”和“焦急”这两个词为例,我在备课时找出了这两个较难理解的词作为重点词汇讲解,课堂上也确实这么做了。但是我在讲解时是在它们出现的位置随文单独讲解,之后我才发现还有更好的方法。

    正如潘主任所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比较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而得出两个词急的程度的不同。然后再按照原有的思路讲解“焦”这个字的四点底表示火这个意思。这样,学生会在语言的微妙变化中体会汉语言的精深博大,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即是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

三、学生朗读的方式和展开想象的前提

    在设计《放小鸟》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在朗读方面出于让学生广泛参与的考虑,每一个自然段都在个别朗读之后设计了集体朗读的形式。但后来发现,齐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齐读时容易发生拖音的现象,并且有些学生会在齐读时滥竽充数。

    那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还是离不开大量的个性化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朗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发现不足,给予指导。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一次个性化的展示,也是一次具体而有用的朗读指导;对其他人来说,则能起到以评促读的作用。这样以点带面的朗读指导,效果要好过一齐朗读的“假繁荣”。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我设计了想象说话的环节。其中,在处理课文第二自然段鸟妈妈千辛万苦找到小鸟,却发现小鸟被关在笼子里,不能和她一起回家这个情节时,我请学生展开想象,帮鸟妈妈说一说,此时她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许多精彩的回答。

    课后,就这个环节和潘主任进行交流时,他指出,学生展开想象的前提是文本,而在文本中,描写鸟妈妈的句子是“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啊!”因此,学生在说话时,如果能引导他们在说对的基础上表达出这种焦急的感觉,那么课堂效果会更加精彩!

四、课件的目的

    随着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不断推广,各种电教手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毋庸置疑,声音与光影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但另一方面来讲,对光影的过度依赖,会降低学生对书本的感悟能力。长此以往,印刷媒介对人的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的塑造将会减弱。而在画面与音响的感官刺激中长大的人,将容易变得缺乏耐性和思考力。

    鉴于此,我非常同意潘主任的看法:课件只是对课堂的辅助,无需喧宾夺主。课件的使用要用在单凭文本学生无法理解或者需要艺术性处理的地方,没有必要字字句句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避免了教师为制作课件而减少本该用来研究教材和学情的时间。

    此次教研课,使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感谢不辞辛劳指导我的师父和前辈们,我会带着这些有益的启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