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本”语文高端教学暨名师教学艺术研讨会笔记(一)
当前长三角地区小语教学在全国做得最好。如果分别用三个字来形容这三个地区的小语教学,我认为,浙江小语教学“活”;上海小语“新”;江苏小语“实”。诚然,从全国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问题依然众多。
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孩子学语文”。语文课应该做语文的事情。那么语文教学的“根”到底在哪里?问题在哪里?究竟怎么教?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得明确以下几点:1.语文课堂其实不需要所谓热热闹闹的精彩,不需要哗众取宠的掌声,需要的是安安静静地让学生“想、读、品、写、问”。大家应该明白,课与表演完全是两码事儿。
我以为应着重强调如下语文观点: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突出其综合性、实践性。3.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途径主要依靠语文实践。4.学生是学习主体。
课堂上,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当前语文课堂主要有两种:1.没人去看的课堂;2.有人去看的课堂。真正看课是看学生,看学生怎么活动的,怎么学习的,怎么提高的。听课不要看老师,要看学生;听课不要看热闹,要看门道;听课不要看表演,要看提高。
教师教书是为了育人。所谓好的老师就是培养出好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老师在教孩子一年的时候,要为孩子想到五年;教孩子五年的时候,要想到孩子五十年……教师的主要功能就是育人。
教材有四个名字:教材、课本、教科书、文本。教材有选文和练习组成。只有选文没有练习的叫文学;只有练习没有选文的叫练习册;既有选文又有练习的叫教材。
词语本身没有感情色彩,课题也没有感情色彩,只有在句子中才有感情色彩。
备课就是研究课文里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叶圣陶强调,小孩读书应像说话。读书的唯一标准依然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强调读的自然,平常怎么说话,就怎么读。朗读跟朗诵是两码事儿。语文课上只有朗读,没有朗诵。只有语文活动课才有朗诵。朗诵是夸张的,自我的,个性张扬的。
一堂课不能超过“五个板块”:1.课题的导入;2.字词教学;3.朗读训练;4.提出问题;5.感悟写法,体味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