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的故事——吴沙沙老师
班级有一面照片墙,墙上每个人的照片旁,都写着各自的理想。在科学家、宇航员的队列外,有一个孩子的照片旁写着:“做一个快乐的、正直的普通人。”这个理想,是最打动我的一个,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在我与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去看,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反而是脑海里浮现的那一件件细微的事情,在成长的地图上留下印记。
故事1:餐桌旁的争吵
一月份有一天,刚坐下来吃午饭,就有一位小桌长和对面的同学僵持不下。我走过去,小桌长报告说,是因为对面的男生老讲话,他管不住了,因此争吵起来。可能是条件反射,我一下就相信了他的话,让他坐下来吃饭。然后告诉另一个男生,让他遵守吃饭纪律,也赶紧坐下来吃饭。
但是,我说了好几遍请他坐下来吃饭,他都执拗地不肯坐下。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是呵斥他坐下来吃饭,还是不管他,走到自己座位那里继续吃饭?
刚开始我选择的是第二个,但是刚一坐下,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处理完,筷子没拿起来我就又回过头去了。我把他请到食堂门口,单独谈话。这个时候,他告诉我,是因为排队拿饭盒的时候,他的小桌长走到了另一个同学前面,先拿了一盒饭,他揪了小桌长的帽子,让他回来,不要插队。小桌长帽子被一拉,急了,两个人就一直吵到了餐桌上。
天哪!这个时候,我一听,我是多么庆幸自己没有心安理得地坐下来吃饭。我对他说:“孩子,你真棒,你知道遵守排队的规则,不仅自己不插队,还能提醒别人不插队!小桌长插队是不对的。但是,老师问你,假如你做错了一件事,别人揪着你的帽子让你回来,你会不会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他点点头。我说:“那就对了。今天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的方式不太好,比如,你可以悄悄告诉他,不能插队,或者事后和老师讲这件事,老师再找他谈都可以。好吗?”这时候,我看不见孩子脸上凝重的表情了,他一脸轻松地跑回去吃饭了。
事后我想,如果我没有和他沟通,或许我就扼杀了某些美好的品质。
当然,小桌长的表现也让我发现了班干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及时对他进行了批评指导。
故事2:请回来整理你的书包
有一个女生,她长得特别文静,穿着打扮也很干净利索。但是,已经有好几次放学以后,我发现都是她的座位下面最乱:不仅有一地撕碎的纸屑,还有一个凌乱地盛放着美术用品的包。
刚一开始,我认为可能是她一次两次忘了捡了,或者刚好那天东西忘了收拾了,也属正常现象。我拿起笤帚帮她扫一下,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
但是,连续几次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开始感到诧异。因为每天放学之前,捡自己座位下面的垃圾都是我们的必经流程之一。并且连比较调皮的同学都可以做得很好,为什么这么一个文静的女生却会是这样的表现?
于是这一天放学以后,我拿在手里的扫帚又放下了。继而拿起手机,拨通了她家人的号码,我说如果可以的话,请家长带孩子到学校里来,整理她的座位。家长欣然答应。过了十分钟左右,这个女孩的爷爷带她到教室里。我让她和她爷爷一起看了她一片狼藉的座位,这个时候她爷爷想拿起包来开始整理,被我制止住。我说,就让孩子自己来。我把垃圾桶拎到她面前,“这个包里,你需要的东西,请你把她归类放好;不需要的东西,就放进垃圾筒里。”这个女孩,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在桌面上,开始一样样的整理,虽然动作有些慢,但我和她爷爷就一直耐心地站在她旁边等着。大约过了五六分钟,她把自己的包收拾得井井有条,那种秩序井然甚至超出我的想象。接着,又把座位底下打扫干净。整个就是一个清清爽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夸奖了她,她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后来,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原来,在这个孩子的身后,满满的都是故事。
这时我真的能明白,没有做得不好的学生,有些学生之所以表现出某些让人不满意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我和她的家人共同探讨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根据她的实际需要,多给她一些鼓励和关怀、课堂上多提问她、引导她和别的同学一起玩等等。她现在进步很大,甚至性格变得比以前更加开朗活泼了。
故事3:走路
当然,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成长。记得有一次吃完午饭,我们班有四个男生肩搭着肩一起走回教室。我看到以后,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可以不这样走路吗?一个非常可爱的男孩立刻就问我,老师,是不是只能这样走路?说着就挽起旁边一位男生的胳膊。
我听了先是诧异了一秒,然后问他:“为什么呀?”
他说,我看到你和谢老师就是这样走路的。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哪怕是走路的方式,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其实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我们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督促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育,永远都不是一个单向性的活动,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学生也用行动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成与败。一个好老师,应当是与学生共成长的,而不是只带领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