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中成长
将军山小学 赵清
小组合作,一个如此熟悉的名字,却又如此陌生……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明确增加了这样一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关于小组合作,在班里也是有过尝试的。一个人的尝试,带来的困惑远远超过了期待中的惊喜。2014年3月26日,去百家湖小学听了周遥和陈静娴两位老师基于小组合作展开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认知的碰撞,总会激起一丝思想的涟漪。
所见
课上的精彩环节和细节很多,为了让思考的中心更明确一些,不妨擅自直接将镜头聚焦小组合作环节。
周遥老师执教的是《20恐龙》。在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之前,周老师首先出示了自主学习要求:1.再次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找出介绍恐龙特点的词,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思考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然后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按顺序说说问题的答案,相互补充和修改。
陈静娴老师执教的是《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异曲同工,陈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也有一些铺垫:1.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探讨脚掌的样子以及作用;2.默读课文第三四段,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完成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把你填好的表格带到小组中交流,在1号同学的表格上修改。
所忆
相似的记忆总是比较容易在现实的触碰下呼之欲出。
第一次运用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在这学期的公开课上,当时执教的是《庐山的云雾》。上课的前几天,怎么分小组,就花了将近3个小时。首先将班级学生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以红黄蓝绿作为标志。然后每个小组融合一种颜色。最后考虑学生的身高及座位安排。分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呢,分任务,为了使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发言,交流。我将每个学习难点剖析成四个层次,再根据对应难度,由对应学习层次的孩子完成。多么迫切地想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于是,这课,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立刻抛出这样的小组合作单——四色花学习单:
红:读一读:再找出中心句。
黄: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出了云雾的“瞬息万变”?
蓝:说一说:我最喜欢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感觉很________。
绿: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云雾的“瞬息万变”?
也许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尝试,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也许因为是公开课,孩子们交流的纪律也很好。可是,这样的交流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师傅潘老师说:“孩子们并没有深入文本!”小组合作的环节,似乎每个孩子都是一只点水的蜻蜓。问题,究竟在哪里?
所思
小组合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因为课标上的出现,这样少了一些思考温度的理由,似乎总是很难让人心悦诚服。
周老师的课上,有一个小组合作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一手抓着书,一手托着下巴,皱眉思考状。一组员说:“待会我来汇报哪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吧!”小胖孩儿立刻摇摇右手:“不行,你朗读比较好,你还是代表小组朗读吧!”大人一般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还出现了两次这样的驳回与分工……课后,有幸和周老师交流了这一幕。周老师说:“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一般,但这学期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竟发现他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于是担任了小组长的职务!”小组合作,组长可是举足轻重哪!
也曾在心底里悄悄质疑过小组合作的意义。一个也许并不难的问题,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去交流、汇报,对于学习效率会不会反而是种影响?小组合作时,纪律往往很难控制,对于课堂秩序,会不会反而是种干扰?周老师课上的那个小男孩突然让我明白:学习的意义也许不仅仅是某个知识点的习得,也许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学会交流,毕竟自己明白的,不一定就可以让别人明白!否则世界上哪有“茶壶里有饺子——倒不出”这一说?也许,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倾听,毕竟两个人交流的过程中,总有一个在说,另一个人在听。也许,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掘自己多方面的潜力与能力。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多么重要啊。这样沉甸甸的发现,也许影响的是一个孩子的一生……
一言以蔽之:小组合作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那么,为什么要让小组合作成为展示教师智慧的又一舞台呢?孩子才是毋庸置疑的主角。既然如此,就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尽可能地让孩子更好地合作吧!合作之前,得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交流啊!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前的自主学习环节是多么重要!
小组合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却是一件绝对重要的事。小组合作的路上,孩子们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