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加上年纪小,自律性差,又没有听别人说话的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他们对数学中的加减以及简单的图形都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优生面,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表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得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计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和计算的开始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难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五、教学措施:
1、知识点当日清,当堂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于优秀生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
3、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情景。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课时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备 注 |
1 | 入学教育 | |
2 | 位 置 | |
3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4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5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6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 |
7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 |
8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 |
9 |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 |
10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
11 | 整理和复习 | |
12 | 11—20各数的认识 | |
13 | 11—20各数的认识 | |
14 | 认识钟表 | |
15 | 9加几 | |
16 | 8、7、6加几 | |
17 | 5、4、3、2加几 | |
18 | 5、4、3、2加几 | |
19 | 总复习 | |
20 | 总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