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灵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吴沙沙)
清晨,一迈进竹山小学的大门,就听到孩子们黄鹂鸟般欢乐的笑声,柳树下嬉闹玩耍的他们,是如此的打动人心!来不及驻足,便奔向了一楼报告厅参加南京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中,孔姗姗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课文《蜗牛的奖杯》,汪璐璐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两位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扎实语文的读写教学,又采用灵活的方式,使课堂拥有行云流水般的优美节奏。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照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我有了一些反思和收获。
一、 水到渠成——随文巧妙教学生字词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数量要求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分散到四个学期中,每学期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也是不小的。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学习课文和认识汉字分开来教,是许多老师会采用的方式。这无疑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学习汉字的任务很重,且显枯燥乏味。
到底该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教学呢?
孔老师的课堂上,在导入课题“蜗牛的奖杯”时,教师便说到:“得了奖的人,我们会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巧妙地让学生记住了“奖”字。在随后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时,读完第一自然段后,孔老师问“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将课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翅膀”两个字出示给学生,学生读的很起劲!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读完课文后,孔老师说:“长着翅膀的蜗牛本领可大了,它有哪些对手呢?你读对了它们就出来了。”学生纷纷说出“蜻蜓”、“蜜蜂”、“蝴蝶”等词,而此时的课件上便跳出了相应昆虫的图片,学生认读的积极性很高,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新词的生硬。
类似的随文巧妙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例子很多,我粗略数了一下,在孔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认读的词语有11个,这个数目并不小,但是我们没有感觉到学生学起来的压力。
这是随文识字教学的优势。一方面随文教学生字时,识字任务的分散,相对降低了学生认字的疲惫感;另一方面随文识字也更加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的含义。另外,孔老师特别注重学生正确认读词语后的正面评价,这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也在无声中慢慢实现《新课标》所说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
二、防止连作障碍——多种方式的阅读教学
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科作物)。连作障碍指的是“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假如用这个农业词汇来形容阅读教学,那么如果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总是按照同一种方式让学生读书,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既有大声地朗读,也有“不出声、不懂唇、用心读”的默读;既有集体齐读,也有个别朗读、同桌互读;既有学生的读,也有教师的范读。各种形式的读,有效防止了连作障碍,保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在读书的引导上,教师也并没有简单地说“请读某某自然段”,而是根据课文的逻辑线索,巧妙地设置引导词:“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的?请读第一自然段。”、“长着翅膀的蜗牛本领可大了,请读第二自然段。”、“蜗牛得到奖杯后是怎样的心情?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这些巧妙的引导语,其实也在防止连作障碍的发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拥有大情怀——那些散发在语文课堂上的点点温暖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位教师,他所传递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甚至说,真正能影响学生的,是书本之外的东西。
在这两堂语文课上,有一些细节很让人暖心。比如,汪老师让一位男生读“小松树”这个词,第一遍读的时候,那个男生将“松树”两个字都都成了平舌音,遭到其他同学的哄笑;于是汪老师笑着让他再试一次,这一次他很努力地读了,但还是将“松树”两个字都读成了平舌音,又是一阵哄笑;不急,汪老师给了他第三次机会,并耐心范读给他听,他在“松”和“树”两个字之间停顿些许,才勉强读对了这个词。这时,汪老师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此时,这位学生是怎样的心情,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是这位学生,我一定会十分感激这样的老师!
再如,孔老师在巡视学生写硬笔册时,有的同学的椅子坐歪了,她会轻轻帮这位同学扶正;有的同学头太低了,她会用温暖的双手把学生的头轻轻拖起来。应该是一双温暖的手吧,因为曾经我的老师用同样的手托起过我写字时埋得太低的头,而从那次以后,我写字时总是很注意自己的姿势。这就是爱的力量吧!相较于大声呵斥,“请坐正了!”、“请把头抬高一点!”等话语,一个温暖的动作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扎实地落实课堂的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灵活地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乐学善学,在无形中给学生以情感的关照和思想的启迪,这是我所向往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2014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