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教师读后感——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仇小婉
狄金森的一句诗这样说,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即使我们在平淡的工作生活中,却也能凭借一本书放飞我们的教育梦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会产生一些无奈与困惑,但是如何化困惑为动力,不断克服这些问题并成长呢?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和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后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并对中日教育进行了比较,写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平常生活中的读书感想。
正如书的封面所写: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路易斯.奈泽说的:“一个用他的双手工作的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木匠,一个用他的脑和心灵工作的是艺术家——由此,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为了能够上一节“精彩的课”经常把那些名师的课照搬过来,虽然有时候收到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教师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本文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时时刻刻把这段话拿出来拜读,争取做一个有风格的老师。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窦老师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读者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一个有生命、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是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而教育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要考虑各种因素,他的性格、智力、家庭等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同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也许我们会生气,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听话”了,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窦桂梅老师在教育中不断创新实践,她敢于对教育问题提出质疑,并且自己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她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看到教师应该具有的终身学习能力。
《玫瑰与教育》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本书记录了“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玫瑰的花香与书本的墨香融为一体,引导我们的心灵与教育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对话。最后引用一句话,“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