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一两点(赵清)
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无论表达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年级的孩子,学情发生了一定变化,相应的训练策略也需作出一定的调整。结合我班孩子的特点,就读,我采取了以下两点举措:
一、变更“舞台”,读出风采
三年级的孩子对于预习时的朗读,已显得“驾轻就熟”,家长一签字,便完成任务。经常在上课时,发现很多孩子甚至连需要掌握的生字还素未谋面。这不仅影响了朗读水平的提高,甚至是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意中听到师傅潘老师班上正在施行在班级群中自由展示朗读录音的活动,效果好像不错。于是,立刻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
刚开始,读的孩子似乎并不多。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朗读与班级加星制度结合,并逐一加以评价、指导。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展示自己朗读。可是随后发现,那几个朗读欠佳的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读了……也许是感到了自己的落差,也许是觉得自己总也进步不了。于是,我将公共显示的评价改成了个别回复形式,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可以“暗箱操作”,以多加星的方式调动孩子朗读的积极性。效果,真的不错。
的确,这种方法消耗了大量的生活时间,但是孩子们的阅读的确有了进步!
二、方法指导,读有技巧
当孩子的朗读积极性有所提高,便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朗读的技巧。
我们班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共识,当某位同学读书时,书是立起的,此时的任务是认真倾听。我告诉孩子们,任何一种好的朗读,前提必然是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很重要!当老师范读时,他们的书则平躺在桌面,右手握支铅笔,一边听,一边标注——哪儿是轻声,哪该停顿……诚然,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他的轻声、停顿和重读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建立自己的语感时,给他一些较为合适的参考和依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就轻声而言,我重点抓住“的”的指导,一来是它的出现频率较高,二来可以有效防止拖读的出现。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倾向的教学方式。多交流、贵坚持,永远极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