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周好书推荐——《上课记》
将军山小学 胡雪
第一次听说《上课记》这本书,源于我的高中班主任。他写道:从书里获得很多力量。她不是教我怎么去做,而是坚定我的所作所为!我翻开书来读,有幸结识这样一位细腻真实、诚挚执着的老师!
沉浸于《上课记》,我有一种奇怪却熟悉的感觉。细数她笔下的孩子:踊跃填写入团或者入党申请书;文章中全是空洞抒情;对于作弊问题会心一笑,大有习以为常的姿态;在舞台上以红卫兵的审美方式演讲自己从来不相信的内容;班长最热衷的事情便是点名和记批评表扬等。这些孩子随着中、高考的传送带,送到王小妮老师那里。而我看到的是一位最好的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
摘两例,以做分享:
1.那个早上7点20分,我去上课,路上全是和我同方向的向着教学楼赶路的学生。经过我旁边的一个穿牛仔裤的女生快步走,提着一只塑料袋,好像是想倒换出手来做什么,也许那袋子太薄了,里面的东西忽然全掉在地上。她停住了,把一盒豆浆捡起来。这时候一只鸡蛋正慢悠悠地滚,最后停在两米以外。她没理那只蛋,像什么也没发生,继续朝前走;虽然那只蛋完全没摔破,她也不准备理它,好像躬下身去捡那只蛋一定很丢人。
一进教室我就对学生说这事,我说,养大一只母鸡容易吗母鸡下一只蛋容易吗他们只是笑,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
2.整整一个学期,我只是在最后一次课结束以后才和这个名叫余青娥的学生说过几句话。开始的一个月,我都不知道谁叫余青娥。在这个班级里,她跟不存在一样,上课总是埋着头的。但是,第二次作业我就发现署名余青娥的文章好,有很多来自生活本身的灵动细节。最后一节课下课了,我走向她。她一直都坐在最靠窗的一侧。上课的时候如果想关照到她所在的角落,我就要偏转过身,面朝着窗外,好像是想溜号去欣赏外面的树丛。
我说,余青娥,能把你这学期的6篇作业打出来,然后发到我的邮箱里吗,是这6篇,我都勾出来了。她的脸忽然涨红了,有点紧张,刚抬一下头又马上低下去,她去翻本子,她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早就记着我的电话和邮箱。她问,是这个吗?我说是。她点头,再没抬头望我。就是她最开始抬头的一瞬间,她的眼睛和面孔都满溢着幸福。原来,我也能给别人幸福的感受啊。
余青娥的高兴我看见了,我的高兴她一点都不知道。
王小妮老师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动情曲折的故事。这是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担忧,为未来的思索。这样的文字感性、灵动、真实,却一点也不妨碍思想的深度。
有一天,如果我们也能更深入孩子们的思想,关注到他们的心灵与未来,那时我们不也能落笔写下属于自己的《上课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