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师心语>>阅览文章

思考着前进!

发布时间:2016/10/18 17:22:58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务处 阅读数:1499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谷民发

  很幸运能够在15日上午听到王崧舟老师和薛法根老师的课,见识到浙派、与苏派的不同风格。聆听两节课,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15日上午的第一节课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执教对象是赤壁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开始,王崧舟老师以预习回顾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今天”,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学校礼堂”。其后,王崧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中截取的三个段落,再次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读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发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旨——以夹竹桃花落指代父亲去世。接着王老师出示“爸爸”相关的第一件事——医院嘱托。这里再次强调时间、地点,时间是昨天,地点是医院;并且通过朗读父亲的对话、渲染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严厉与关爱。学生回顾与“爸爸”相关的事件二与事件三,王老师带着学生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通过朗读父亲的对话再次深化学生对父亲深沉之爱的感受。在此,王崧舟老师点出事件时间与地点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习“插叙”的叙事方法。三件事,三次回顾,三个节点,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王老师顺势提出“爸爸的花儿落了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爸爸虽然去世了,却活在了英子的心中,促使了英子的成长。这里王老师带着学生练写插曲,以第一人称回忆一件与“爸爸”相关的事。写完后让学生配音朗读,升华感情。至此结束课文学习。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后总结中,他认为自己将课文中的插叙手法提炼出来,使自己的教学“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并且提出为语文核心素养而教的核心理念。

   在会场聆听之余,我有如下几个疑问:1.“一唱三叹”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王老师执教有“诗意语文”的风格,偏好情感烘托与环境渲染。而情感的生发是需要时间与过程的,从现场学生的反应来看,“一唱三叹”的教学设计确实很精巧,但是却三次打断了学生的情感生发。这可能是王崧舟老师想“蕴藉”情感,在最后抒发,但仍有“断情”之嫌。2.插叙是不是这篇课文的情感提取点?王老师课下回顾时说到“剥离内容的形式不可生长”,并提出在这篇课文里“借用插叙提取情感”。我思考了一下,我觉得王老师想说的可能是“回忆”,英子通过对爸爸三件事情的回忆,再次加深了对爸爸的感情。插叙作为一种叙事手法,本身并不包含情感,而王老师所讲的“借用插叙提取感情”可能是想表达“借用回忆表达感情”的意思。其次,情感提取点并不只有一个,爸爸对英子说的每一句朴质的话也是情感的提取点。王老师在课上多次让学生朗读爸爸的话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以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相较而言,爸爸朴质的话语更能让人感觉那股浓浓的父爱。

   15日上午的第二节课是薛法根老师执教《诚实与信任》。《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执教对象是赤壁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节课中渗透着薛法根老师“板块教学”的理念。第一板块是学生读词并理解课文内容。薛老师一边让学生读词,一边将词语串联成课文内容。第二板块是学生练说课文内容。薛老师让学生浏览课文时将三段话分别读成三句话,通过不断的练说三段话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明晰故事的过程。第三板块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事故原因,以此感受词语“毕竟”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薛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小红车车主认为责任在他,他会怎么想?”,并且让学生用“毕竟”练说“一般人会怎么处理事故?”通过讨论引出课文“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薛老师第四板块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形式,通过引入对“对话”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对话表达。第五板块是一个未完成的板块。第五板块先是通过哈里斯和瓦伦丁的故事升华“诚实与信任”的主旨,再次回到课文题目。此处原本还有练写环节,因时间原因没有实施。薛老师在回顾时坦言,“上了一节常态课”,此话不虚。薛老师的课没有大开大合的设计,整体以学生练说为主,通过板块结构施教,上课时语言幽默、逸趣横生。

   对于薛老师的课,我也有我的一些思考。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观察到薛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认真回答,甚至有些就在望着薛老师笑着听课。学生们一脸专注,如痴如醉,意犹未尽,丝毫没有被场外的老师们所打扰。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能让学生抛开旁骛、沉浸学习!

   在一个上午内分别聆听苏派、浙派大师的课,见识到很多。不敢以一孔之见以愚观者,所以将观课过程细细写来,一起想一想、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