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师心语>>阅览文章

让语文味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发布时间:2016/10/18 17:20:58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务处 阅读数:1204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胡雪

   “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 小嘴常开 ”第一次知道“孙双金”校长,就是偶然间读到他写的16字。一个词、一幅画,想着该是一个怎样的“大人”写出如此俏皮的话。周五,我有幸于现场聆听他执教的课文《找春天》,喜不自胜!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量使用“味”来说明文学之美:“余味”、“遗味”、“可味”等。如:在《隐秀》篇中,他写道“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近年来“语文味”一词也颇盛行,结合孙校长的课,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浅薄理解。

1.读之味

   孙校长一向倡导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上课伊始,他就告诉小朋友们读书的水平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念书、读书、诵书。“念”之效果,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之效果,虽有停顿转折,但缺乏感情。在第一环节,他共引导孩子们七读课文:1.自己通读课文,初步感知。2.请小朋友们自愿读一读,点拨难词。3.生齐读,聚焦难点。4.老师范读,做好榜样。5.男女生互读,发现问题。6.表演读、深入文本。7.师生共读,以情传情。这里的“读”,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讲究读的策略,丰富读的方式,让学生会读、乐读。

   孙校长引导学生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第一个孩子声音不够响亮,读不出这种报春的急切心情。孙校长对着那个孩子又范读一遍,孩子读二遍的时候,孙校长就是一个微笑的倾听者。孙校长边听边点头,孩子慢慢读出了报春的喜悦。这样的指导并非浪费课堂时间,小朋友对朗读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当堂获得的“进步感”就能成为其继续认真朗诵的持久内驱力。

   孙校长问:“为什么要把第二个春天读得特别响亮?”孩子们明白:要让所有人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刚开始看不清楚,后来随着脚步越来越近,样子就更加清晰。这时候,孙校长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孩子们也跟着做动作、有表情。在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孩子们拿着铅笔盒遮掩自己,躲在桌肚底下;在读“听到”、“闻到”、“触到”,时候,同学时而听听、时而闻闻、时而触触,开心极了!在读“在杏花枝头笑”时,孩子们跟着老师“咯咯咯”笑。

   孙校长的朗读教学,立足文本,读出榜样、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这就是一堂“读”具匠心的阅读课!我想感动我的并不只是孙校长动情地朗读、耐心地指导,更有紧紧抓住文本、紧紧抓住文字,回归朗读教学之本的教学方式。

2.思之味

   思,是提问题、爱思考。孙校长问学生们:读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有什么问题?继而让孩子们思考:“春天来了”用一个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用两个呢?孙老师继续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读到这一句,你有什么问题?小朋友有的问:为什么把春天说成小姑娘?有的问:春天怎么害羞呢?孙校长突然疑惑:为什么不能说春天像个慈祥的老太太?学生帮着解答:因为春天和小姑娘一样很轻巧;春天和小姑娘一样活泼、可爱;春天是一年刚起头,年龄还没到老太太的年龄;因为老太太年纪大了,显得不美了。孙校长小结:原来春天是一年刚开始的时候,春天很活泼可爱,春天是美丽的,所以这里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这说明:我们打比方要恰当!孙校长又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加“害羞”两个字?学生在思考中,渐渐明白打比方要恰当、要奇妙、要美好。

   一节好课的问题总是经过精心设计,难度适当,会于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的热情,为后面逐渐增大难度的训练创造良好条件。孙校长在提问中着眼唤醒学生的沉睡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立足文本,又深入文本的思考中,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真挚,智慧也更灵动了、更丰厚了。

3.写之味

   在《找春天》一课上,孙校长引导学生仿写:早开的野花,那是春天的( );伸出墙外的杏花,那是春天的( );枝头鸣叫的黄鹂,那是春天的( );仿写《秋天来了》;让学生创写:雪花,可淘气了......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创作中有的面带微笑,边写边点头;有的托着腮帮皱眉思索,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抓笔、不抬头;有的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写内容指给同桌看。我想此时的仿写和创写就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游戏吧。孙校长在前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潜在优势,在这样一个轻松自在、积极有趣、富有“营养”的课堂环境中,小朋友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随风远行。

   孙校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读写能力,在阅读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他着重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的画面;将课文中无情的黑白字,增添丰富的情节,变成有情可感的内容。

   教师不拔高文本,也不为了课堂好看精彩,弱化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开发文本本身的教学资源,发现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以语言为核心,以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我想这样的课,才会有一种语文的味道在课堂上蔓延、栖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