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一(6)班 苏心同学妈妈
不知不觉,这本书已经借来第三周了,今天赶紧把剩下的几页认真的拜读完。
很幸运能在她刚入小学时读到这本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开学的时候我真的着急过,焦虑过,担心过。对于没上幼小衔接的她,拼音对她来说有点困难,在开始的时候我凶过她,吼过她!甚至拼读不出来的时候急的都想揍她了,每次的怒火都是强忍了下来。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给她时间,给她鼓励!也许很多人会说,不至于吧,不就拼读不出吗?不过在那个时候,那个点上,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如果碰到和我一样的情况时,应该会和我一样(也许会有一些父母做的很好)。不过好在后来慢慢的都跟上来了。很多案例分析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
慢养不等于放养,为什么要慢养?
“慢养”这个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也有很多父母会感到忧虑: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真得实行慢养,那么孩子长大后怎么争得过别人呢?
现在的父母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其实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段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因为马拉松从来没有人抢跑,所以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呢!前些天班级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里面有个宗爸视频就讲起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话题,相信大多数一年级的家长应该都看了这段小视频!《母爱剥夺试验》用一只小恒猴做实验!试验结果是恒猴在很饿得状态下,也不愿意离开妈妈的怀抱去喝奶。当时说这话的科学院院士说:它本身的含义是指,生命的早年,童年,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可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扭曲了这句话的意思。视频看完后感触挺深的,看看自己身边的她,觉得有时候对她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回想我自己上学那会,拼音学的会比她快, 比她好吗?为什么现在我就一定要要求她,老师教完你必须都要会,而不是学会给她时间让她慢慢去吸收呢!后来的几天我常常反思,然后不断的找方法,找适合她能接受的拼读方法。好在她后来慢慢的找到一些窍门,虽然现在不是拼读的特别快,特别好,但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费劲了,而且她自己也觉得拼音没有那么难,反而觉得拼读拼音很有意思。这点我现在真得很欣慰!还好开始的时候,我每次都忍住了对她的怒火,没有在怒火的时候揍她,没有让她觉得上一年级为什么这么可怕!突然想起龙应台写的那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沟通 平等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平时怎么和自己家孩子沟通的,比如:一件事情你说了N次她有时候就是明知故犯!挑战你的底线,早上上学,你要催促一遍又一遍,这个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是向孩子发脾气,还是克制自己,耐心地教育孩子?
首先承认我自己,有时真得是会对她发脾气的,她总是能勾起我的火。比如我们拼音之后,又遇到了写字磨蹭,姿势不对,早上拖拉的一些问题!我又重复了各种喊,各种催,各种不好的……那时候我又开始在心里默念,她还是个孩子,一个7岁的孩子,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心里在想我是不是,在她去适应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给她去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呢?同时也给自己和她一起学习进步的机会,也让自己去适应着,接受着,她的这些慢!慢不代表她不做,只是她的速度不是像我们大人一样,就像刚满一岁的宝宝学走路一样,不可能上来就会跑,想到这些说服自己的理由!不去喊她,催她,只是偶尔提醒下她,反而觉得这样的效率比我刚开始时追喊着效率要高很多。从她上小学后,最近我自己也一直在慢慢地改变和她相处的方式,慢慢地学会蹲下来和她沟通,学会站在她的角度,用她的思维去想她在做的事情。 其实有时候我们父母很多道理都是懂的,也是知道的,只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克制不住自己,用了孩子最不愿意的方式去和她沟通,所以才会造就了一些原来开朗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变得沉默了,变得不再愿意和我们沟通了。而我在这本书上恰巧看到这些问题案例。她说:父母想要了解孩子,需要慢慢进行。而现在的父母都习惯了扮演“超人”,事事都显得比孩子强一些。其实,有时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退一步,在孩子面前,父母有时显得弱一些,那么强大的就是孩子了。沟通、平等 ,是彼此尊重,家长不要以权威欺压孩子,孩子也不要仗着宠爱而无理取闹。只有这样,父母所说的话,才能真正地被孩子消化,吸收。
兴趣 ,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就是说,人们如果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的兴趣,那么就会自觉地去了解它接触它,探索它,而且整个过程中,人们都非常愉快。同样的孩子也是一样!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认为,技多不压身,多学一样多接触一样总是好事,于是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顾孩子是否喜欢,盲目地要求孩子学这个那个,其实说到底,学这么多兴趣也是因为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成了现在各个培训机构的广告词。书本上有个案例写的就很现实。仲善的妈妈带他逛商场时碰见了邻居刘大妈,刘大妈介绍了自己孩子上了各种兴趣班,仲善妈妈听后一脸尴尬,回去后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就给他报了兴趣班,而且还不是仲善自己喜欢的兴趣班。第一天回来后,他就讨厌上兴趣班,更讨厌那个刘大妈。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着。我个人觉得不管学什么,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因为今天和某个家长或同事聊天时,得知别人家的孩子学了什么,回家就给自己孩子报什么。当然当孩子对自己选择的兴趣不感兴趣时,父母应该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正的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而不是看了别人学了,自己也让孩子去学。至少我家孩子目前是这样的,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学,兴趣不是在于多少,而是你是否真得坚持让它成了你真正的兴趣。不然你报再多也没用,也是半途而废。
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好汤慢慢熬,品质慢慢养,品质培养,贵在当下,好品质,体现在点点滴滴,品质培养更在于坚持。也特别喜欢她说的这一段话:慢养,能让孩子从内到外都是最真实的自己,慢养,能让孩子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慢养能让孩子的力量源源不尽!这正是慢养的魅力!
孩子从现在开始,妈妈会陪着你一起慢慢来,慢慢走,和你一起进步,我会做到放宽心态,不拿你和任何孩子去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所以孩子你慢慢来 慢慢来………….
最后借用之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老师写给家长的话:
无论孩子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动静就着急了,相信是花都会有花期,细心呵护 慢慢看着她长大,陪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也是一种幸福。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静等花开吧!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