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合格的父母吗?
——读《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有感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二(A)班 王馨怡家长 沈萍
在当今社会,秩序重构、道德伦理失范后重建、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很多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或者功成名就,或者为了人生目标不懈努力,芸芸众生者也为生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仔细阅读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反思自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呢?我之前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因为我很少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对子女的教育常常感到茫然。读了《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之后,发现,自己作为父母,需要完成辩证的否定,也确实在慢慢成长。
首先,对于暑假的认识、休闲时间的认识。非常惭愧,活到四十岁,才意识到学校为什么要放寒暑假,如何让孩子度过休闲时间。现在,包括双休日、寒暑假和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在内,儿童青少年每年的假期时间为170多天,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如果加上每天的课余时间,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时间要大大超过学习时间。
为什么要放寒暑假?并不是因为天气过冷过热的原因,而是因为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知识的传授、技能学习以及习惯养成,但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还包括生存技能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各样的应变能力。170多天的休闲时间并不是完全来休闲,可以用来培养生存技能,烧饭、做菜、洗衣服,给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都算生存技能;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小觑,和人打交道在中国真是一种艺术;提高各种各样的应变能力,那是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沉淀,现在都提倡带孩子出去旅游,体验各种地方的风土人情,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另外,儿童的休闲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
我记得我小时候寒暑假一半是跟亲戚们一起玩掉的,但是也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干活的。那时,家住城里,每天的活也就是洗衣服、择菜、洗菜、做饭、拖地,这些基本技能在十岁之前基本上都会了。还有一半时间跟表哥表姐们一起玩。表哥表姐们在农村,跟他们学田里摘菜、捉鱼、割草,这个就只学了皮毛都没有,却成为童年挥之不去的记忆,甚至成为我作文的极好题材。读了这本书后,经常提醒自己,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只要孩子有兴趣,什么事情都可以让她尝试。
第二、对于“两颗种子”的认识。孩子身上有两颗种子,一颗是自我控制力,也就是做好外界社会让他做的事情,这很重要,比如一个公司职员、政府官员,或者一个学生,都必须按照上级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和命令去做。第二颗种子是独立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能力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孩子的内在兴趣。作为父母,要培养这两颗种子,缺一不可。以前,我只知道普遍的误区是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当时社会上颇有微词,认为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其实这是第一颗种子的培养,也很重要。但目前来说,家长非常热衷于第二颗种子的培养,各种兴趣班盛行,至于各种兴趣班是抱有什么目的就不太清楚了。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规则,还是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视频流出之后,大家觉得中国人太不遵守规则,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才得以加强(只是代表我个人,不代表全社会)。
第三、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书里提到有的家长在考完试后,会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孩子考了99,98,还要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问。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但我女儿似乎摸清了我的脾气,每次考完试让我看完试卷后,如果考得不好,低于98分,都会以我为中心,1-2米为半径画圆,就在这个圈上转,让我怎么都靠不近她。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自己确实做错了,在对待成绩的问题上,也一直感到迷茫。其实99、98完全可以以鼓励、赞扬的态度,不需要跟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的唯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即使比较,也要纵向比,而不能一味横向比。但是,通过一年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每次考试前,如果狠狠批一下女儿,或者揍一顿她,第二天她都能考到98分以上,如果考试前还跟她如沐春风般的温柔,第二天肯定考得一塌糊涂。一直不得其解,望高人指点。
读了这本书,也学了很多心理学的名词,如,饱享剥夺理论、多元智能、延迟满足、正强化、阈限值、情商的组成(适应能力、情绪控制和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心态、情感、责任感)、多元智能理论等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同样在其他方面也会越来越合格,比如工作,在工作中也可以参照很多的育人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如宗爸所说,父母合格了,孩子才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