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师心语>>阅览文章

胡雪暑期读书感想

发布时间:2016/9/3 22:23:59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科室 阅读数:1630

                                                                                   向着“好教师”的方向进发

将军山小学 胡雪

    我读《挺直脊梁当老师》这本书正是暑期,和平常不一样,没有一群小朋友围绕在身边叽叽喳喳说谁谁午饭没吃完就倒了,说某某上课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说家里的植物又长高了,也说昨天买了和我一样颜色的发卡和裙子,有点不习惯,又有点想念。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这本书,我时而在“寻找教育生命意义”中千回百转、柳暗花明;时而在中外教育比较中激烈冲击、荡气回肠;时而留恋于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时而徘徊于当下教育的救赎和突围。自始至终,一个问题萦绕在我心: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在书中,范维胜先生分别从教育的基点、教学核心、教研的价值角度对“好教师”的标准做了鞭辟入里地探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刚工作时候,我会因为课上几个不听话的学生耽误课程进度而抱怨。想想自己之前辛苦备的课,孩子们却在课上随意讲话,回到办公室心里特别不舒服。后来,我有幸观摩特级教师们的课堂,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当遇到课上调皮的孩子,老师不会大声呵斥或严厉制止,他们边讲课边走到那些走神的同学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一下他的头,或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背,孩子们也总能领会他的意思,专心听讲。想想我们的孩子,他们还处在童年期,我们怎么可以用成人的眼光要求他们呢?难道我们仅仅把课堂定位于自己教学计划的完成吗?

   有一天午后,天朗气清,我看到学校的桃花开了,绿草茵茵。一时心血来潮,不如带孩子们去校园走一走吧!我走在队伍中间,孩子们一前一后,欢声笑语,大家感受到空气中氤氲着青草、泥土的香味,步伐也慢了下来。不知是谁说:看,天上的白云和我们一样也在散步呢!大伙乐了,那笑意像春风轻拨琴弦,又像暮花飘落水波。我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游戏,大家笑啊、跳啊,有种默契的感应在我们之间蔓延。我突然明白:原来,保持童心,热爱孩子,就能时时与美好不期而遇!

    爱孩子,就是能让学生和老师在一起时感到身心愉悦,能让学生在这一门课上有求知和对话的欲望,能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有学生立场。

汲知识,有阅读和写作习惯

   特别欣赏本书中刘铁芳老师对于读书的诠释,他说:“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读书不是点缀,不是装点门面,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寻找和启发灵魂最佳状态的形式。”

    特级教师方海东老师说:我每天力争做好“四个一”上一节好课,找孩子谈话一次,阅读1小时,写1000字。杨林柯老师说:我发狂地读书,并不断写作读书札记,几年下来,竟然也写完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本子,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也最终明白。读书和写作才是通往自由的路,物质世界不可能有自由,只有在精神世界中才能找到自由。阅读、写作应该成为好教师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不读书就等于放弃了个人成长进步的前途命运。在书中,刘铁芳老师指出阅读的建议。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入门书。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可读性强的、有一定引导性的书籍。其次,正确处理博与精的关系。我们需要博览群书,同时又必须深读几本切合自己的经典之书。博览,提高我们的敏锐性,扩大视野;深读,提高我们的深刻性,体悟经典幽深的魅力。最后,明确阅读的具体路径既可以从个人遭遇的问题入手,找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阅读入口;又可以从公认的杰出经典出发,一点点啃,反复阅读,适当参考相关解释性书籍,让经典一点点成为我们心灵中不断唤醒的力量。

    在实际生活中,我常会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拒绝阅读。闲暇,和好友们聚会,面面相对时,就会发觉自己所谈论的都是苍白无力,没有新意更无智慧可言。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语言的贫乏,甚至面目可憎。如若能在静谧之夜,抛去尘杂,只一间独屋、古灯黄卷、泡杯清茶,茶香和着淡淡墨香。也不失为一种美妙吧!

勤思考,正思和反思相结合

    魏书生老师倡导“正思”,希望老师们每上完一节课都给自己找优点长处,于是学生也会积累长处、积累优点,课堂和校园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乐园。我觉得好教师不妨将正思和反思相结合。既要思考:这节课,我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又要思考:我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同时应该思考:我要“做什么样的知识传授者”和“传授什么样的知识”?

    养成思考的职业习惯,就是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调整。可以通过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正思和反思,也可以通过讲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加观察等方式进行集体正思和反思。我想通过思考,教师的专业的发展带有更多的主动探究成分,这样的探究不是通过从外面的专家获得,而是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发现”。通过对教育管理过程全方位的考察,也会作为新一轮班级管理的生成性资源。

喜创新,让教育变得有意思、有意义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冯卫东老师“践新”的观点。冯老师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每天都会迸出一些新念头,一点新思维,这些念头和思维或许是荒诞的、谬误的或空想的,但他们已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转换为某种实现的教育生产力。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应具有掌握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知识更新的能力,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及时捕捉新鲜知识,站在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前列,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

   区培民老师认为:学会创新需要老师掌握两种素质能力1.教育的批判能力。2.终身学习能力。前者需要老师敢于并勇于挑战过去、挑战自己,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不迷信自己的教育经验,敢于怀疑权威,勇于批判自己,在自我反思中创生新的自我。后者要求老师熟悉寻找知识的工具,能从浩瀚的图书资料中寻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对广袤的信息资源作出选择性的吸收和加工,建构自己开放的认知结构。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崇尚“此时、此地、此身”即: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一个境地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向着“好教师”的方向进发,做好“此时、此地、此身”,爱学生,喜欢和孩子们交往;汲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习惯;勤思考,正思和反思相结合;喜创新,让教育变得有意思,更有意义。然后我们一路播种、一路耕耘、一路芬芳!

   打完这些字,正是八月中旬,天气闷热得厉害。收到班级一位家长的信息:胡老师,好久没联系,我和孩子都特别想念你。我始终觉得假期里还能被家长和学生想起,这当真是做老师的幸福呀!又想起上学期结束时,热情的音乐老师要给我们拍“全家福”,孩子们争相拉着我站在他们旁边,大家有说“茄子”有说“黄瓜”有说“蛋糕”地拍了一张照片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