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师心语>>阅览文章

沈洁暑期读书感想

发布时间:2016/9/3 22:00:25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科室 阅读数:1134

《觉醒的力量》读后感

将军山小学   沈洁    

   《觉醒的力量》是周国平老师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他2011-2014年期间的一些文章。包括他对感恩、幸福、人生的思考,对朋友史铁生的追忆,对教育、阅读、信仰、生活等的思考,还有他为一些友人的书写的序言等等。散文的形式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多部分也能引起我的共鸣,能够感受到用文学的方式传递哲人是思考。

    书中有几篇文字谈到了生死和信仰,一处是追忆史铁生先生,一处是身患癌症的周先生最后故事写的序言。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友谊的伟大的无私,信仰的力量,让人能够直面死亡,没有恐怖、甚至痛苦。作者也多次提到,当今社会缺少信仰和法治。当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依附和归属时,遇到困难和挫折难免要承担更多痛苦。信仰本身不是要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他是让你能够“面对、接受、承担和享受”生命的过程,更好的生活。 

    书中提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灵魂高贵的人因为懂得做人的尊严,一定也是尊重他人的。相反,依仗权财而不尊重他人,正暴露了不知灵魂为何物,于是只能用权财来给自己和他人估价。”越是内心强大和高贵的人,表现的越是低调和谦卑。作者提到了开车的习惯,开始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后来慢慢体会到,一方面是磨练自己的性情,不着急,慢就是快,另一方面是对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已经其他司机的尊重。一般的情况下,人家都知道你在那儿。做人如果能够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也就拥有了平安。

   “心灵奥秘,关于生活价值的哲学思考。梭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如果资质本不平庸,心灵本不荒凉,则何惧之有?”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随着人的长大,被周围的环境做左右,对经验有了固化的概念,为外境所左右,很多时候都是从假我上做判断,“应该怎样”“这个对,那个错”等等,很少拿出时间来与内心对话,探索心灵的奥秘。有的时候连最简单的常识都忘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能够学习和思考,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需要身心灵的共同成长,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强调知识的教育,缺失了对心灵的滋养。寂静法师也说过,学习知识是用来引爆智慧的,如果不能触及心灵,内心得不到照亮,心灵的自性光明就无法显露。如果彰显或者说让人有自觉的去唤醒心灵的自性光明,关于人这辈子怎么活,作者说:“真正活得精彩的人一定不是急于求成之辈,其共同点是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而能够从容地走在这条路上,也从容地享受途中的收获。所以从容是基本的好,有了它未必精彩,没有它肯定不精彩。”这两年遇到很多有故事的人,他们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而是玩儿和分享,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路,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物质上的收获,可以从容地走,没有了竞争和压力,从容地享受收获。我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后面的日子慢慢摸索和尝试,做好自己的个人规划,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随缘去做能力范围的事儿。

    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提到了价值观:“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内心要清醒,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标。”没有命运,只有选择!每个人生来的家庭和环境不同,儿时的经验会影响到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为人处世的想法和做法不同,收获不同的人生。不管怎样,都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如果能够保持觉察和觉醒,不忘初心,活好当下,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内心的清醒和对“小我”的平时训练,可以人一个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至于焦虑、纠结、郁闷和恐惧,当你能够冷静的觉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时候,问题本身可能就不存在了,你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了。记得读过拜伦.凯蒂的一本书《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当你能够转念,反观内照的时候,那个“想法”就不能控制你了,你自己也不会在跟“影子”做游戏了。

    在回答大学生采访的时候,周老师讲到“我祝愿你们在上学期间坚持独立思考,不被环境同化,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你们的坚持本身就会成为改善整体环境的一种力量。”人是很容易被环境同化的,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人家都如何如何”,大学生也是一样,人家都看电影、玩儿游戏、耍朋友、玩社团等等,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去做这件事儿的目的是什么,我选择的目的是什么,我初衷的梦想是什么?其实也是要保持觉醒和觉察,当你有了觉察的智慧,多问几个问什么,内心会自动告诉你答案。

    最后的几句话我很喜欢,跟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价值观: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我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教育就是生长!智,情,德各项精神属性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