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师心语>>阅览文章

好“师”不过近人情

发布时间:2016/7/17 18:51:11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务处 阅读数:1497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胡雪

    灯下,翻阅张问陶先生的《吟诗十二绝句》偶得一句:天籁自明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余以为不但好诗须有情,天下万物皆须近情才为“好”。班主任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尤甚之。既而联想到前几日,我有幸参加“全国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活动,似乎又开明了些许。

1.班级公共生活:缺失与建构

    王慧博士以“班级公共生活”为主题,分三大模块与台下老师探讨、研究:班级公共生活是什么?班级公共生活缺失是指什么?构建班级公共生活的策略。她开场:“我们的努力都试图使教育更美好、更可爱,老师们的教育生活更幸福。”可见学者们对于当下教育的关怀,令台下的我感动不已。

    学校本应是学生通过公共生活养成良好品德的场所,从班级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公民的职能,其中蕴含着公共性。王博士指出:班级公共生活是指在具有公共性的班级规则下,师生作为平等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以促进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为价值追求,民主地参与协商的交往活动过程。她指出班级公共生活四要素是:价值追求、制度基础、生活过程、主体参与。同时她以“公共性”为核心提出了“共和性”、“公利性”、“共识性”、“公理性”、“公正性”等概念。王博士提供八条供一线班主任构建良好公共生活时参考的着力点:(1)从价值观念的转变入手;(2)从班集体的目标开始,塑造共同愿景;(3)从班规开始,共同参与制定、监督、执行;(4)从公开公平公正的班级组织结构的建设开始;(5)从共同的班级活动开始,如体育活动;(6)从良好的同伴关系入手;(7)从合作观念与能力入手;(8)从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养提升入手。

    在王博士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我发现她多次提到一个概念“学生需求”。我想:这应该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出发点吧。只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的关怀才可能被学生接纳、才可能有效吧。在日常管理中,当一个调皮的孩子犯错误时候,我们首先如何做?仅仅是批评?用类似于“你居然”、“你又”、“你怎么”言语指责讽刺?孤立歧视?这种怀疑、控制的行为观念,无疑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听了王博士的讲座,我想,在捣乱行为出现后,班主任首先要分析这个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他是在寻求关注还是认同,是否想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让我注意,让他参与吗?然后再对症下药。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与班级全体学生需要走向普遍尊重和特殊关怀相结合的情感关系。

2.上好情感性班会课

    姜书勤主任说:做一名班主任是幸福的,因为他有班会课。班会课让他享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最善良的情感。听他的讲座,让我觉得班会课可以通过一种柔和、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让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情感性的班会课首先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德育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是感染而成,绝不是单纯“教”出来的。

    这启发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老师。在情感性班会课上,教师不要戴着面具,不是完人,他可能会犯错,具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老师的所言所感皆发自内心,出自真诚,教师讲真话,讲实话,学生才会讲真话。真实的课才会打动人,感人的课堂才会精彩;做一个有真情的老师。要使教师在课上释放真情,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拥有共鸣的生命,才有激情和创造。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做一个有价值引领的老师。在情感性班会中,教师是高明的引导者。这里着重强调:摈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观念,要让师生混合主持。程序性环节由学生主持,而引领性的内容要让教师巧妙介入。教师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具体、明晰、可操作。教师在总结时可通过开展活动进行深度挖掘。

3.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生命路径

    杨一鸣博士认为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教育劳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可能性。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学会精神关怀(关心、理解、尊重、信任);(2)学会班级建设;(3)班主任的教育信条。杨一鸣博士分析了当下班主任工作之“重”、职业生活之“困”,提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价值转向即从重视群体专业化标准的确立转向重视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过程;从重视掌握外在专业智能转向塑造完整专业人格。杨博士强调:班主任作为特殊类型的教师,其专业核心在于促进积极有效的教与学。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本质、班级生活作为综合学习情境、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所决定。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构筑自我的“内心景观”即:理智、情感、精神。

    班主任发展的目标:实现完整专业人格。这与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什么是好教师”密切相关。这个概念有两个核心要素:1.教师的独特个性。2.教师人格的整体性。杨博士多年来理论实践相结合,他认为好教师有四个共同特点:一是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交往;二是爱知识,喜欢和书籍亲近;三是关注他人和周围世界,具有对关系的敏感性和自我反思力;四是有师从榜样,有成为“像他(她)那样人”的强烈持久愿望。这四点一定会给我们一线教师以启迪和前进的方向。

4.对待学生的多样性

    当下社会由于城市化、人口流动、社会转型等因素,学生的多样性日益显著。在教育教学中,类似多动症、行为障碍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也日益显性化。而在杨瑞清校长眼中,学生只有两种: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在王善峰博士看来: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千差万别,王博士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使用:(1)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多样性看做是教育资源。自觉发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异质化。(2)尊重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经验。(3)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少数群体的学生得以表达。(4)审视自身身份和观念,增强自身修养。

5.教育“发生”与人的“生长”

    聆听方海东老师近三个小时的讲座,正是阴雨绵绵后的上午。外面的天气闷热令人心烦意乱,报告厅里,却没有老师提前离开。他让我觉得:今后无论在教育上走多久,都要以心待之。方老师说:教育,是这个世界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活动。简单是因为只要用自己的言行,就可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复杂,是你有时候无论怎样影响,他都无动于衷。简单的开场,就拉近了与现场老师们的心灵距离。他让我明白,特级教师也不是完人,也会有无可奈何的时候,那他比我们多了什么呢?

    思考与反思 在方老师的讲座中,他乐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关于“学生的成长”,他认为作为老师应该明确三个问题: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发生?怎么把教育行为推到教育效果?通过数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究,他把“情感教育”定义:在活动中,通过体验行程情感品质的教育。在讲座中,他一再强调:你的教育,才是“你”要做的教育!

    创新,方老师根据古汉字“关”的字理,强调“关”不是闭合,而是守候。继而想到成长中的情感,是需要守候他的成长过程。由此他以“关”为核心,形成了一张“我的学生的情感品质表”:关心个人、关怀学校、关爱家庭、关注社会。每个模块又划分成不同细小的部分,便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需要培养的情感品质。

    “四个一”,方老师每天坚持“四个一”:上一节好课、与学生谈话一次、读一小时的书、写1000字的文章。他追求的目标是:每一个从我班里走出来的孩子都不后悔在这里读了三年的书。简洁朴实的几句话,却令我们肃然起敬。

    用心呵护 想起方老师与班级孩子们的故事,想不到比“用心”更好的词语。他的班级有个不爱说话、非常自卑的小姑娘,为了帮她打开心灵大门,他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悄悄为她制作视频“角落里的眼睛”,当小姑娘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关怀时,她的眼睛湿润了;让她看到杯子里的墨水变化,让她感受到改变的希望;为她制作行为和学习习惯养成表,为她指引前行的方向;为她写班级“青石漂流瓶”,让她感受到来自全班同学们的温暖;方老师拿出多年来自己一直记录的笔记本和近期出版的书与小姑娘分享,告诉她坚持的力量,让她勇于改变、超越自我。也许教育的发生,其实就是在成长的一刹那吧。将教育“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似不在,其实一直都在。

    活动最后,唐云增老先生总结说:情感教育,情是根,感是门。他还现场为情感教育赋诗一首:情感之源情感场,思想引领读好书。走进心灵细调研,明白情状画蓝图,搞好活动深体验。一波三折带好班,讲好故事映修养,心灵写诗立话语。齐心协力破难题,千锤百炼领跑者,情感文明铸人才。

    学者、先行者们为提高班主任修养,提升班集体建设层次筚路蓝缕,苦心研讨,写下论著和文章,同时举办各类有价值活动,用以嘉惠后学。可谓用心良苦!细细聆听他们的讲座素有一种普渡众生的“大心肠”,想于此,不禁又感到一种情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