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赵清12月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15/12/24 16:44:36 作者:将军山小学教科室 阅读数:1221

    说起《清平乐 村居》,上过的老师不少,且各具特色。陈睿老师的清新从容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字词,彰显文化魅力

    在教学“剥”字的时候,陈老师联系生活和多音字的比较,让孩子分清“bo”“bao”。让孩子自己总结总结什么时候念“bao”,什么时候念“bo”,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无赖”的时候,不仅考虑联系生活来理解,比如说爸爸妈妈在你特别淘气的时候,会说你什么,还抓住了文本中一个最关键的字“卧”,从这里入手来体验孩子的天真。在教学“翁媪”的时候也联系前面的“白发”一词,紧紧抓住文本,让孩子轻松自在地学语文。

    2.诗词, 展示学生能力

    课堂给全部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有很多集体性的活动。比如,在开始初读词的时候,给孩子自由朗读的时间,再让孩子个别读;在教学重点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时,陈老师先让孩子小组交流交流,再来说说你懂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这样就更能体现以孩子为主体;,提高孩子们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喜欢陈老师与学生间的这几句对话,把课堂引向高潮:

    师:一首词,就是一段情。说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幸福。(温馨、安逸……)

    师:你不仅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还读懂了诗人的心声,了不起!

    在结合当时的背景介绍,查阅了诗人的资料后,孩子们明白了词人写词的目的,懂得了为何称他为爱国诗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高涨的热情已化为动态的生成。

    3.细读,彰显文章张力。

    文字浅白,但教的不浅白。陈老师不仅带领孩子欣赏《清平乐村居》中对于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也感受翁媪及其三个儿子温馨和谐的安宁平静的生活之美,更是让孩子们读辛弃疾的生平,读他在写这首词的背景,体会简单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是呀,辛弃疾的退金心愿未了,怎么会流连田园生活?词人看到这样的景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陶醉了。他希望大宋处处都是这样的景象——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但是,词人是否真的“沉醉不知归路”?不,他的心中仍有报国热情,还有满腔热血!他更挂念的是抗金大业,所以,他这是居安思危,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