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谢丹丹)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泼,大多数学生上课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上课都能够集中精神听讲。
对于一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及能力的掌握情况,我做了一下几点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还是在数学能力上都已经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看来,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都非常的熟练以及在幼儿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都能够烂熟于心,同时家长也在家中进行辅导。因此对于数数、计算这一块一年级学生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2.一年级学生在数感上的发展并不平衡,学生对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先天资质、发育程度、反应程度不同,往往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会出现用图画表示的题目,而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在看图、读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里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3.一年级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小朋友见到推理题很兴奋,很敏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样的一类问题;而有的小朋友则对这一类的题型反应稍差,这同样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逐个击破。
对于上述情况,在此我提出教学方面的几点见解: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相结合:
每一道算式要赋予其鲜活的意义,比如,在计算10-3=7时,可以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原来有10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7个......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使它们几者之间做到紧密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如进行连加连减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例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建立在生活经验上的数学学习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因此,一年级的教学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生活经验。
2.在空间观念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比如:摸、折、剪、拼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从而建立空间观念。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章,要让学生去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知其特点,接着通过讨论、整理归纳出特征,在这种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联系,易于学生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3.渗透思维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数学思维作为数学的一部分,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样的抽象能力应当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比如:在进行比较多少的教学中,应当适当的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以上就是对一年级学情方面的思考分析以及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的改正措施,不当之处,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