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12月份听课反思
听课时间:2013.12.5 听课班级(地点):竹山小学阶梯教室
反思内容:
这几天的雾霾天气,让我们一直担心周四下午的竹山小学浸润课堂培训能否正常举行。结果,竹山小学在停课的状况下仍然用心组织,给我们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听课活动,仅仅是观看一堂视频授课,却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颇丰。
这节课是王东敏校长于2008年录制的,关于苏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内容。这是一节探寻运算规律的课,重在一个探索的过程,而王校长也是这么做的,他这堂课无论是列式计算,还是说规律,甚至是板书的书写王校长都全权交给了学生,将课堂的主体变成了学生。
课堂的一开始王校长引入了数学书上买T恤和裤子的例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明白一题多解的妙处,发散思维,开拓视野。然后引导学生对各种列式解法进行比较,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而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简便之处。然后采用贴纸配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45+64)×4表示的是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搭配成一套之后,再算四套的总价钱。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有共同的乘数,进而领会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是带有一种分别配对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模仿黑板上65×4+45×4=(65+45)×4这样的等式,自己编一个含有同样规律的算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想出了各种形式的算式,有的用数字编写算式,有的用甲数、乙数、丙数代替,而有的小孩甚至想到了用字母a、b、c来表示,通过这样的编写算式,第一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规律,第二可以培养孩子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规律发现之后王校长带着孩子们给今天的这个发现起了一个名字叫“乘法分配律”,在揭题之后王校长着重解释了两个字一个分,一个配,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练习中,孩子们一开始对于74×(20+1)=74×20+74是否成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判断,但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明白最后一个74可以看成74×1,这样利用乘法分配律很轻易的就可以判断左右两边式子相等,从而让学生明白看乘法分配律一定要紧紧锁定找共同的乘数这个前提条件。第二个练习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出现了两组算式:第一组:64×8+36×8和(64+36)×8 第二组:12×30+12×5和12×(30+5),让学生首先判断一组中上下两道是否相等,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组中哪道算式比较简便,学生在说第二组时一开始说成了12×(30+5)更加简便,只要算12×35就可以了,老师进一步提问,那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这时学生表示不可以,然后老师引导那上面的一道算式你可以口算吗?学生思考一会之后立马口算出了结果,通过两组的比较之后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合并最简便,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要细心观察,仔细比较,找到最优的方法计算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王校长这堂课,让我觉得尤其是这样的探索规律的课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老师如果仅仅是把规律简单公布出来,那孩子可能也会掌握这种规律,但探索规律的这种思维却远远没有养成,这样的教只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着重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有些时候不要怕孩子说错,要给他们机会去说,去讲,然后让他们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得到的东西才会更加深刻,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反思教师签名:沈洁
日期: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