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三年级新教材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而言,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 学生从低段的识字积累、基础阅读,逐步向高段的深度理解、规范表达过渡。2025 年修订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围绕 “完善结构、发展素养、优化内容” 三大核心目标进行系统性调整,既贴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清晰的路径。本文将从教材六大核心变化入手,结合教学实际给出可落地的实践建议,助力教师精准把握修订方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一、单元设置全面升级:让人文目标与学习任务更清晰修订后的教材打破了传统单元 “重内容、轻整合” 的局限,通过结构优化、栏目调整、课文重组,构建起 “人文导向 + 要素明确” 的一体化单元体系,让教与学的目标更聚焦。1. 语文要素新增 “人文条目”,实现 “文” 与 “道” 的统一以往教材的语文要素多聚焦阅读与习作能力,此次修订新增 “单元人文要求” 条目,形成 “人文要求 + 阅读要素 + 习作要素” 的三维结构,与单元页上方的人文导语形成呼应。例如第三单元(预测策略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标注:“感受坚持的力量,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信念”(人文要求)、“学习预测故事情节,尝试依据文本线索进行合理推测”(阅读要素)、“根据开头续写故事,让情节符合逻辑”(习作要素)。
教学建议:备课初期需将三者结合,避免人文目标与能力目标脱节。可在单元开篇通过 “人文话题导入”(如 “你身边有像‘犟龟’一样坚持的人吗?”),让学生先建立情感共鸣,再带着人文认知投入阅读与习作训练,实现 “以文载道、以道促学”。2. 语文园地栏目迭代:强化 “梳理” 意识,优化专题学习教材将原 “交流平台” 改为 “梳理与交流”,突出 “知识整理” 的重要性 —— 不再是简单分享感受,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梳理单元所学方法(如梳理 “预测的不同依据”“破折号的用法”)。同时,从三年级下册起,“综合性学习” 更名为 “专题学习活动”,明确以 “特定主题” 为核心(如 “身边的传统文化”),通过 “导语 + 任务 + 资源” 的结构,让学习更具针对性。
教学建议:“梳理与交流” 环节可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让学生自主归纳。例如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后,引导学生用表格梳理文中四个破折号的用法,再小组交流补充,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专题学习活动” 需提前规划任务分工,如让学生分组收集 “家乡的传统技艺”,结合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整理成小报告,培养综合运用能力。3. 单元课文重组:贴合主题,优化梯度教材对8个单元的主题与课文进行调整,使单元逻辑更连贯:将原第四单元(童话)提前为第三单元(预测策略单元),更换3篇课文(如用《犟龟》替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替换《卖火柴的小女孩》),新增2篇爱国与品质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定要争气》)。
教学建议:把握课文调整的深意 ——《犟龟》更契合 “预测策略” 的训练(情节反复,便于推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能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可结合增补的 “金紫荆雕塑”“幻彩咏香江” 语段,通过视频、图片展示香港的今昔变化,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深化家国情怀。二、聚焦核心素养:从 “知识传授” 转向 “综合育人”教材修订以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 四大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内容设计与活动安排,让素养培养融入每一节课。1. 厚植文化自信:在语言学习中传递家国情怀新增的《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定要争气》两篇课文,是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载体。前者通过介绍香港的地理优势、人文景观及未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角色),让学生感受祖国领土的繁荣;后者讲述童第周 “为祖国争气” 的故事,传递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香港,璀璨的明珠》可采用 “‘删增对比’法”—— 先让学生阅读原文删除的 “海洋公园” 语段,再对比增补的 “金紫荆雕塑” 语段,思考 “为什么这样调整”,体会从 “感性描述” 到 “理性认知” 的深化;《一定要争气》可结合童第周的科研成就(如 “克隆先驱”),拓展 “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故事”,让学生在人物事迹中树立文化自信。2. 强化语言运用:让 “学语言” 成为课堂核心语文课程的本质是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教材从 “宏观(选文)— 中观(提示)— 微观(栏目)” 三个层面强化这一目标:选文更注重 “语言味”(如《香港,璀璨的明珠》的四字词语),课后题、阅读提示更聚焦表达方法(如分析《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破折号用法),语文园地的 “词句段运用” 栏目专门设计语言训练任务。
教学建议:落实 “词句段运用” 需把握四步:① 明特点(如让学生找出 “懒洋洋地晒太阳”“悄悄地走开” 中 “叠词 + 地” 的表达效果);② 联课文(回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类似句式);③ 练运用(仿写 “小动物的动作”);④ 做整理(总结 “叠词让句子更生动” 的规律)。避免仅停留在 “做题”,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3. 发展思维能力:用 “问题 + 工具” 激活深度思考教材通过三类设计推动思维发展:一是设置 “高思维含量问题”(如 “《犟龟》为什么能成功?如果它放弃了会怎样?”);二是提供思维导图(如梳理 “预测的依据”);三是鼓励质疑思辨(如 “你觉得宝葫芦的‘魔力’是好事吗?”)。
教学建议:善用思维导图搭建思维支架 —— 学习预测单元时,可让学生绘制 “预测线索图”(课题→人物→情节→结局),标注每一步的预测依据;对于思辨性问题,可组织 “小小辩论会”(如 “童第周的成功靠‘天赋’还是‘努力’”),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提升逻辑思维。4. 培育审美创造:在语言中感受美、表达美教材通过 “体验美 — 积累美 — 创造美” 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品味 “璀璨的明珠” 等优美词语(体验美),“日积月累” 栏目集中安排古诗、名言(积累美),习作单元鼓励用语言表现生活之美(创造美)。
教学建议:《香港,璀璨的明珠》中 “灯的海洋”“绚丽多姿” 等词语,可让学生结合夜景图片想象画面,用朗读传递美感;“日积月累” 的古诗(如新增的《鹿柴》),不要求逐字翻译,重点通过 “读 — 想象 — 画”(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习作时鼓励学生用 “美的语言” 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如用 “像金色地毯” 形容落叶)。三、优化内容取舍:用 “减法” 换 “效益”,为学习减负增效教材修订秉持 “减负提质” 理念,通过删除冗余内容、调整课型划分,让教学更聚焦核心目标。1. 删减冗余课文:聚焦 “精教” 与 “深学”删除 5 篇课文(如《那一定会很好》《灰雀》),并非否定原文价值,而是基于 “单元主题契合度”与“学生认知负荷” 的整体考量(如《灰雀》替换为《一定要争气》,更贴合 “美好品质” 单元主题)。
教学建议:不必补充删除的课文,而是将精力放在 “现有课文的深度挖掘” 上。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可引导学生通过 “白求恩的动作、语言” 分析其 “坚守岗位” 的品质,而非简单梳理故事情节。2. 取消 “精讲 / 自读” 划分:让阅读教学更灵活以往 “精讲课文逐句分析、自读课文放任自流” 的模式被打破,教材不再明确划分课型,强调 “每篇课文都有精讲与自读的内容”。
教学建议:根据课文特点与单元目标灵活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预测单元首篇)需 “精讲” 预测方法(如 “根据标题预测”“根据人物对话预测”);《小狗学叫》(略读课文)可 “自读” 为主,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预测结局,教师仅在难点处点拨。3. “综合性学习” 更名:让专题学习更 “聚焦”“综合性学习” 改为 “专题学习活动”,明确以 “单一主题” 为核心(如三年级下册的 “传统文化”),避免以往 “主题分散、任务繁杂” 的问题。
教学建议:提前制定 “专题学习方案”,将任务拆解为 “前期收集(如找家乡的传统美食)— 中期整理(用课文中的方法写介绍)— 后期展示(班级‘传统文化博览会’)”,让学生在 “做中学”,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四、指向阅读策略与习作意识:为 “高阶能力” 奠基三年级是阅读策略训练与习作规范的关键期,教材通过 “策略单元” 与 “习作体系” 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1. 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构建 “学 — 练 — 用” 完整链条第三单元作为 “预测策略单元”,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精讲,学方法)、《犟龟》《小狗学叫》(略读,练运用)、《续写故事》(习作,用方法)构成,形成 “培养意识→学习方法→实践运用” 的梯度。
教学建议:把握三个核心:① 鼓励 “尝试”—— 不纠结预测的 “对错”,重点表扬 “有依据的推测”(如 “我预测老屋会帮小猫,因为它之前帮了小狗”);② 尊重 “多样”—— 允许学生有不同预测(如《小狗学叫》的结局,可预测 “学会狗叫”“被农民收养” 等);③ 注重 “融合”—— 在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中渗透预测(“猜猜爸爸妈妈给你取名的含义”),让策略训练贯穿单元始终。2. 习作体系升级:让 “写作” 从 “难” 变 “易”教材构建了 “小练笔 + 单元习作 + 习作单元 + 单项练习” 的多元习作体系,通过 “变序(调整单元习作顺序)、聚焦(明确要求)、递进(习作单元结构)”,降低写作难度。例如将 “续写故事” 与 “我来编童话” 调换单元,让学生先 “学预测” 再 “编童话”;习作要求从 “写几句话” 改为 “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
教学建议:习作单元需遵循 “六步流程”(导语→精读课文→梳理与交流→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教《观察》单元时,先通过《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学习 “按顺序观察”“抓特点描写”,再让学生 “初试身手” 写 “校园的一棵树”,最后结合例文修改完善;小练笔要 “小而精”,如《大自然的声音》后,让学生写 “家里的三种声音”,重点用 “像…… 一样” 的句式,避免贪多求全。用 “理解” 与 “创新” 落实教材修订理念2025 年三年级上册教材的修订,不是简单的 “内容调整”,而是从 “教教材” 到 “用教材教” 的理念升级 —— 它要求教师跳出 “知识点罗列” 的惯性,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 “语言成长” 与 “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让每一节课都成为 “素养落地” 的载体,帮助三年级学生平稳度过 “过渡期”,为后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