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文明校园>>班级视窗>>阅览文章

三2班静远班2025-2026第一学期班级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5/8/31 18:42:53 作者:陈力 阅读数:239

静远班2025-2026学年第学期三年级班级发展规划

——以「五育融合」培育核心素养,点亮成长之路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纲领,紧扣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核心素养维度,立足三年级学生认知跃迁与能力发展关键期,构建“素养导向、五育共生”的班级生态。通过学科实践、活动浸润、家校协同,打造“善思考、能自主、乐合作”的成长共同体,助力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平稳过渡三年级关键期。

二、班级现状分析(结合核心素养)

1. 优势基础(素养发展亮点)

文化基础:已养成基础学习习惯,90%学生能完成知识识记任务,具备初步阅读与计算能力;

自主发展: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独立完成基础作业,对探索类任务兴趣浓厚;

社会参与:班级凝聚力强,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家校协同为社会参与素养提供支撑。

2. 提升空间(素养薄弱点)

文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数学应用题正确率70%、语文阅读理解深度不够),缺乏跨学科思维;

自主发展:自主规划与问题解决能力弱(40%学生需提醒安排学习时间,遇到难题易依赖他人);

社会参与:深度合作与责任担当不足(小组活动分工模糊,仅30%学生能主动承担任务)。

3. 个性特点(素养培育切入点)

好奇心强,适合通过实践活动培育科学探究素养;

渴望表达观点,可借助议事、分享活动提升沟通与合作素养。

三、学期发展目标(紧扣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维度 具体目标

文化基础

1. 识字量突破2000字,能独立完成300字短文写作;

2. 数学应用题正确率达85%,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校园实际问题(如统计物品、计算经费);

3. 每月阅读8万字,能提炼书籍核心观点,完成跨学科阅读任务(如读科普书画科学小报)。

自主发展

1. 掌握“预习-学习-复习”闭环学习法,自主规划学习时间达标率提升至80%

2. 遇到难题能先独立思考(尝试2种解决方法),再寻求帮助;

3. 养成每日运动、整理物品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参与

1. 参与“班级责任岗”实践,100%学生能按时完成岗位任务(如图书管理、纪律督导);

2. 小组合作中分工明确率达90%,能倾听他人观点并提出合理建议;

3. 参与家庭劳动与校园公益(如绿植养护),责任感明显增强。

四、实施策略与路径(素养落地举措)

(一)夯实文化基础:从“知识识记”到“能力应用”

1.学科素养融合实践

语文:开展“课文+”跨学科活动(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画地理地图+写旅游推荐语),培育语言运用与人文底蕴;

数学:组织“校园小管家”项目(统计班级图书数量、计算运动会道具费用),提升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素养;

综合:结合科学课开展“植物生长观察”,用文字记录(语文)、数据统计(数学)、图画展示(美术),培养跨学科思维。

2.阅读素养进阶计划

推行“三层级阅读任务”:

基础层:每日20分钟阅读,记录好词好句(语言积累);

进阶层:绘制“故事思维导图”,梳理情节(逻辑思维);

高阶层:开展“阅读辩论会”(如“该不该读童话书”),培育批判性思维与表达素养。

(二)提升自主发展:从“被动依赖”到“主动规划”

1.自主管理能力培育

发放《我的成长小planner》,指导学生记录每日学习(如“19:00-19:30做数学作业”)、运动、家务任务,每周自评完成情况;

开展“难题闯关”活动:遇到问题先填写《问题解决卡》(记录“我尝试的方法”“需要的帮助”),再小组交流,培养问题解决素养。

2.健康生活素养养成

体育: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如跳绳200/天、坐位体前屈练习),用“运动打卡表”记录,每月评选“健康小达人”;

心理:开设“心情树洞”专栏,学生可匿名写下烦恼,通过班级分享、老师引导学会调节情绪,培育心理健康素养。

(三)强化社会参与:从“集体融入”到“责任担当”

1.责任素养实践

推行“责任岗积分制”:设置“图书管理员”“绿植守护员”等10个岗位,完成任务得“责任积分”,积分可兑换“班级小特权”(如主持班会),激发担当意识;

开展“校园公益日”活动:分组清理校园垃圾、擦拭宣传栏,培育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合作素养提升

小组活动实行“角色轮换制”(每次活动设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确保每人参与;

举办“合作挑战赛”(如“搭纸桥”“接力拼图”),要求小组共同制定方案、分工执行、总结反思,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素养。

五、特色活动安排(素养可视化载体)

时间

活动名称

核心素养指向

内容与成果

3月

「春天的探究」

科学探究、跨学科应用

观察校园植物,完成“文字记录+数据统计+绘画”探究报告

4月

「阅读思辨会」

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

围绕“经典童话是否过时”辩论,制作辩论海报

5月

「合作创想家」

团队协作、创新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校园环保小发明”(如简易垃圾桶),展示成果

6月

「素养成长展」

综合素养展示、自我认知

展示学业成果、劳动作品、合作项目


六、保障机制(素养培育支撑)

1.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设计“素养成长树”可视化评价墙:

文化基础:用“知识果实”记录阅读、作业、实践成果;

自主发展:用“习惯绿叶”记录自主规划、问题解决情况;

社会参与:用“责任小花”记录合作、公益、岗位任务完成度;

每月发放《素养成长报告》,明确优势与改进方向。

2.家校协同培育

开设“素养家长课堂”(如“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规划能力”),提升家庭培育能力;

推行“亲子素养任务”(如“一起完成科学小实验”“共同制定周末计划”),同步培育核心素养。

3.安全与心理保障

每月开展“安全素养演练”(防溺水、应急避险),用情景模拟教会学生自我保护;

建立“心理小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及时疏导情绪,为素养发展提供心理支撑。

七、预期成果(素养发展成效)

1.形成《三年级核心素养培育实践手册》,包含活动案例、评价工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学生核心素养达标率:文化基础90%、自主发展85%、社会参与90%以上;

3.家长对素养培育的认可度≥95%,形成“家校共育素养”的良好氛围。

核心素养培育是长期过程,本规划将立足三年级学生特点,以趣味实践为载体、以多元评价为导向,让每个孩子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维度同步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