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四十二次研训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5/7/28 9:19:34 作者:潘勇 阅读数:317

聚焦矛盾化解,赋能教育实践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参与班级管理专题培训活动报道

2025 年 7 月 25 日至 26 日,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组织成员参加了由“于洁工作室”举办的“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家校矛盾冲突”班级管理专题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旨在提升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应对复杂矛盾冲突的能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教育从业者参与。

7 月 25 日上午,培训在一系列真实案例观摩中拉开帷幕。“于洁工作室” 精心搜集并重现了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家校矛盾案例,每个时长约 4 分钟的案例涵盖了师生课堂冲突、家校沟通不畅等典型场景,生动且真实地将日常教育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呈现在大家眼前。

图片包含 室内, 天花板, 人, 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当日下午,高频矛盾场景情景再现与实战演练将培训推向高潮。“于洁工作室” 成员精彩演绎了 “手机没收纠纷”“护犊子家长来访学校”“学生打架” 等高频矛盾场景,逼真的表演让参训教师仿佛身临其境。随后,于洁老师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精准指出优化方向,让大家受益匪浅。

7 月 26 日上午,主题演讲环节开启。于洁老师带来了《我是这样化解教育中的艰难》的主题演讲,她结合工作室十年间丰富的案例,毫无保留地分享了 “共情式沟通”“规则前置” 等实战方法论,这些方法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于洁老师还讲述了十年间处理矛盾过程中的 “踩坑” 经历与成长故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教育之路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坚定了探索前行的决心。在现场答疑环节,于洁老师针对参训教师提出的真实难题,耐心地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大家排忧解难。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紧接着,杨雪瑶老师带来了《一只菜鸟的飞翔:十年成长手记》的主题演讲。杨老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十年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其中蕴含的坚持与努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她分享的成长经验,为年轻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此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案例观摩、实战演练以及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机会。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将运用所学知识,更加科学、有效地处理师生家校矛盾冲突,为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此次培训的推动下,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在班级管理方面将迈向新的台阶,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徐子杰老师:参加于洁老师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家校矛盾冲突”的专题培训,如推开一扇全新的教育智慧之门,收获满溢。案例观摩与纠错实战环节,12个来自全国的、真实的典型矛盾场景,像考试作弊、课堂睡觉等,短短几分钟的案例呈现,却精准还原教育现场的复杂。这些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师生家校间的矛盾,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滴里,处理不当,小问题也会激化。第三方视角纠错研讨环节,大家聚焦教师管理行为,梳理出沟通方式、情绪处理等“问题清单”。这让我明白,面对矛盾,先反思自身管理行为的不足,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而策略重构分享时,“用积极倾听化解家长质疑”等方法,为我提供了实操指引,原来换种沟通姿态,就能打开理解的通道。高频矛盾场景情景再现与实战演练环节更是宝贵。同仁们演绎手机没收纠纷、学生离家出走等高频矛盾,“见招拆招”的实战,让我在模拟应对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于洁老师作为深耕班主任岗位33年的专家,点评犀利又充满温度,她的经验与智慧,让我懂得处理矛盾要兼具原则与共情。此次培训,不仅给予我化解师生家校矛盾的具体策略,更让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沟通理念。未来,我会带着所学,以更从容、智慧的姿态,奔赴教育一线的“矛盾战场”,守护师生家校间的和谐,让教育因有效沟通而更具温度。于洁老师真的“接地气”,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参加培训就像一场教育初心的“唤醒”与“赋能”。

沈红磊老师:聆听于洁老师《我这样化解教育中的艰难》讲座,我深受触动。于老师用一个个真实案例诠释教育智慧,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对抗,而是引导。面对课堂冲突,于老师主张“避开其锋芒”,照顾到多数学生;处理师生矛盾,“手中无物、眼中无人”的冷静法则,彰显以柔克刚的智慧。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的原则,提醒教育者要维护学生尊严。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让我警醒,既需制度保障,取得德育处、法治副校长的支持,也需温情守护,教会学生成为智慧的正义使者。面对学生说脏话、抖音骂老师等问题,于老师的“沉住气、择时机”沟通技巧,教会我用理性化解情绪。在面对一个个教育中的难题,于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本质是将教育艰难转化为成长契机。未来教学中,我会以同理心为基,用智慧化解难题,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李悦老师:参与于洁工作室的情景模拟培训,是一次颠覆传统、极具冲击力的学习体验。于洁老师工作室的成员精准还原“手机没收纠纷”、“护犊子家长来访”、“学生打架”、“学生离家出走”等教育情景,其场景之逼真、细节之到位,瞬间将我们拉入紧张的现场氛围。 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角色扮演”与“实战演练”。看着同伴们化身“学生”、“家长”,那份固执、焦虑或冲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远超纸上谈兵。作为“班主任”轮番上场应对,面对“家长”的咄咄逼人或“学生”的激烈对抗,考验的是即时反应、情绪控制和沟通智慧。而作为观察者,则能跳出当局者迷的困境,细致记录分析台上同事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策略,思考其得失。于洁老师的点评则是画龙点睛之笔。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演练中不易察觉的沟通误区、潜在风险或更好的切入点。她不仅指出“哪里可以优化”,更清晰阐明“为何这样更好”以及“具体如何做”。例如在“护犊子家长”案例中,如何先接纳情绪再引导事实;在“手机纠纷”中,如何避免权力对抗,建立协商规则。这些点评直指教育智慧和沟通艺术的核心,提供了可立即迁移的优化方向。这种“沉浸体验 - 实战应对 - 多维观察 - 专家精析”的闭环学习模式,极大提升了我们对复杂教育情境的感知力、应对力和反思力,是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高效路径。

沈月老师:参加于洁老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家校矛盾冲突”专题培训,内心触动深切。于老师以真实案例拆解教育困境,分享既落地又专业,让人豁然开朗。“不要打击要打动”,点醒了“抱怨-打击”的惯性。教育如种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扎根、成长节奏各异。耐心是尊重差异的智慧,教育是慢的艺术,需静待花开。“不要绝望要希望”,俞圣洁的故事照亮教育征途。于老师与一线教师同频,面对复杂学生,以坚持、智慧与爱走进其内心,让他们转变,证明教育的希望在于不放弃。“不要定势要开发”,打破“成绩标尺”的局限,避免忽视学生。教育的真谛是真心与真情,共情、理解、帮助学生,方能让他们体会成长的快乐。这场培训让我更加地明白了教育的真滋味在从容与真诚中,守住初心,每步耕耘都有意义。

许莎莎老师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性之窗。案例观摩让我系统性梳理出日常处理矛盾的逻辑漏洞,比如处理学生冲突时,我常急于定对错,忽略了情绪安抚与事件全貌还原。而在实战演练中,我清晰认识到沟通流程的重要性,从开场的共情表达,到中间的解决方案探讨,再到结尾的共识达成,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直接影响矛盾化解效果。于洁老师与杨雪瑶老师的演讲,则为我构建了完整的班级管理知识体系框架,从理念到实操,从长期规划到应急处理,让我今后能更有条理地应对师生家校矛盾,将感性的教育热情,融入理性的工作方法中,稳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撰稿:许莎莎   校对:杨华栋   审核: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