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工作室成员徐子杰老师讲座稿:大爱无声,大象无形

发布时间:2025/6/25 17:04:17 作者:潘勇 阅读数:128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工作室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班主任工作,虽无惊天动地之势却以爱为光,以责任为引。“大爱无声,大象无形”,校门口那一抹鼓励的微笑,孩子受挫时那温暖的拥抱,皆是爱的无声表达。让爱与教育无声无痕相融,让班级满溢成长的芬芳。

一、角色重塑:从“授业者”迈向“人生导师”

班主任绝非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孩子们漫长人生旅程中的引航灯塔。

犹记接手一个士气低落、自信匮乏的班级时,我并未急于开启知识的灌输模式,而是精心筹备了一场名为“梦想起航,发现自我”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孩子精心制作一张专属的“梦想名片”,上面不仅要写下自己心中向往的职业、最渴望达成的一个近期小目标,还需详细罗列自认为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收集整理完毕后,大家围坐一堂,相互分享、深入交流探讨。其中,有个孩子成绩长期在班级垫底,在活动中,他涨红着脸,怯生生地吐露自己渴望成为一名甜点师,却因害怕遭受嘲笑,一直将这个梦想深埋心底。然而,迎接他的并非奚落,而是同学们真诚热烈的鼓励与支持。那一刻,班级里的氛围仿若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悄然发生着转变,孩子们眼中渐渐燃起希望的火花,彼此间多了一份理解、包容与欣赏。这让我深切领悟到,相较于知识的堆砌,孩子们心灵的茁壮成长,有时更为关键且紧迫。

二、班级管理:恩威并施,涵养成长沃土

(一)以爱为笔,绘就品德丹青

育人需用爱与耐心精心勾勒每一处细腻的线条,期盼孩子们才高八斗之际,亦能品德高尚、心地善良,成为有担当、懂感恩的社会栋梁。每周固定的晨会课,我都会开启“身边的温暖”故事分享会,鼓励孩子们踊跃讲述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触动心灵的小事。有一回,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暴雨天里,主动为一位没带伞的低年级小朋友撑伞,护送他回家的经历。质朴的言语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大家心头可能存在的些许冷漠,让感恩、友善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间悄然萌芽。此后,班级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孩子们在相互感染、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沐浴在爱与善的光辉之下。

(二)宽严相济,精细雕琢

班级仿若一个温馨和谐的小社会,管理之道需恩威并施,精准拿捏分寸,方能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之道,即“眼观六路、嘴说八方、脚不停歇、手留余香”,且懂得在恰当的时机“隐身幕后”,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成长空间。

三、心灵守护:学生的“避风港”与“启明星”

(一)倾心聆听:为脆弱心灵撑起晴空

成长之路,从不缺风雨侵袭,孩子们的心灵恰似娇嫩的花朵,亟需我们悉心呵护。班上有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自幼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在班级里几乎没有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校园角落默默流泪,上前轻声询问,他才哽咽着说出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感觉自己仿佛被世界遗忘。此后,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陪他聊天,分享一些有趣的校园故事、励志的名人轶事,帮他辅导功课,耐心解答他的每一个疑问。为了让他融入集体,我还特意安排几位热心善良的同学主动与他交流、一起玩耍,邀请他参与小组活动。慢慢地,他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开始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知子莫若父,知生莫若师。”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温暖与力量。

)科技赋能:让关爱精准触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要善于借助智能工具,让教育更加有的放矢,精准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如今,Deepseek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入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强大助力。英语课上,借助AI对学生作业数据的深度分析,发现问题,选择针对性极强的练习加以复习巩固,一段时间后,失分明显减少,总成绩稳步提升,学习的信心也大大增强。“科技助力教育,精准传递关爱。”不仅如此,还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评价。每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平台能根据他们的答题情况、学习时长等多维度数据,生成详细的学习报告,这让我能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家校共育:共筑孩子成长的“防护堤”

(一)搭建桥梁:携手编织成长摇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滋养着他们的根基;学校是知识的巍峨灯塔,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班主任作为家校之间的关键纽带,要勇挑重担,搭建稳固桥梁,让两者紧密相连,形成强大合力。曾有一位家长焦急万分地向我反映,孩子在家沉迷手机游戏,日夜颠倒,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亲子关系也因此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我第一时间与家长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孩子的日常作息、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氛围,随后进行家访。我与孩子促膝长谈,耐心倾听他的心声,了解到他在游戏中寻求成就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缺乏认可与鼓励。于是,我引导他合理安排娱乐时间,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与他一起发掘学习中的乐趣。同时,我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登山、骑行等,培养共同兴趣,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在家校的协同努力下,孩子逐渐放下手机,作息恢复正常,与家长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和睦,学习成绩逐步回升。

(二)多元沟通:让温情时刻在线

沟通是家校共育的生命线,为了让这条线更加坚韧畅通,我们要开辟多元的沟通渠道,全方位传递信息,确保家校之间无缝对接。班级群里,我是“实时播报员”,每日分享孩子们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课间的欢乐嬉戏、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配以生动的图片、简短的文字描述,让家长们如临其境,实时了解孩子在校动态;电话家访时,我是“贴心顾问”,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状况,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注重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倾听他们的育儿困惑,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多元沟通方式,家校之间的信任日益深厚,共育成效愈发显著,为孩子营造出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

五、自我成长:永不停歇的“攀登者”之路

教育之路,仿若没有尽头的征途,唯有不断攀登,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作为班主任,持续学习是我们前行的强劲燃料。

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学术论坛,与同行们交流切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心得。专家们新颖独特的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教育智慧的大门,让我如获至宝。不同地区优秀班主任的精彩报告,了解到各地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家校共育模式,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路。

反思,亦是我们成长征程中的坚实阶梯。每一次班级管理中的失误、每一项教育策略实施后的效果不佳,都是我们反思总结的宝贵素材,促使我们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上,唯有持续学习、不断反思,我们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展望未来,教育变革浪潮汹涌澎湃,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呼啸而来,不断重塑着教育的生态格局。但请坚信,爱与责任永远是我们坚守的磐石,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只要我们紧紧握住这根“定海神针”,就能稳立潮头,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