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致远,研修不辍————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四十一次研修研讨活动报道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教育前行的道路。2025年6月24日,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四十一次研修研讨活动如约而至,一场关于教育智慧与灵魂的盛宴,在这里悄然开启。
此次活动由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携手南京市教科所、南京市夏光清名师工作室以及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共同举办,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与研讨,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育人体系。南京市教科所的洪超教研员和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老师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们纷纷登台,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王云云老师以《修炼班主任“魔法”》为题,分享了她在班级管理中的独特方法与技巧,围绕“勤、严、细、实”四字法宝,结合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引导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用“智慧魔法”打败“班级难题”,让班级管理变得轻松而高效。
沈月老师则聚焦于《班级管理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她认为,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将班级管理的理念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班级学生成绩与凝聚力显著提升。借用“夸夸条”“目标墙”“收心口令”“报喜单”“背书印章” “闯关卡”等方式提升班级同学的积极性。
厉林瑞老师则从《数字教育下的班级管理与班级育人》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通过构建育人共同体、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等方式为班级赋能。
张睛老师以《以言育人,谨防“出口成伤”》为题,提醒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言语的力量,避免因不当的言语对学生造成伤害。她强调,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要时刻保持谨慎与尊重,用温暖的话语传递爱与关怀。班主任可为自己的语言裹上三种糖衣,以达到“良药甜口”“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徐文健老师分享了《为学生赋能,为教师减负》的实践经验,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如“信息整合与推送”“精准沟通与暖心提醒”“班级群的规范管理”等方法和家长高效沟通,在管理时让尺度和温度共存。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活动,举办“校园主人翁行动”等方式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许莎莎老师以《以文化人,语润童心 ——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育人经验。她结合《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践,阐述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践策略,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许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应以语文为媒,用文字滋养心灵,用文化启迪智慧,为学生的成长筑牢精神。
徐子杰老师以《大爱无声,大象无形》为题,分享了她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体会,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的爱是无声的,是无形的,但却能够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班主任不仅是“教书匠”更是孩子们漫长人生旅程的引航灯塔。在班级管理上要利用信息技术,讲究宽严相济,即“眼观六路,嘴说八方,脚不停歇,手留余香”。
冯萍老师以《幸福格局:家校冲突中的困局与破壁之道》为题,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例,深入分析了家校冲突的成因与解决策略。她认为,当遇上家校冲突,当幸福格局成为一种力量,于是,困局与破壁之道就拥有了丰富的面貌形态。家校冲突的预防、化解、冲突的善后处理分别是幸福格局的助力器、接力棒、永动机。幸福格局是一种涵养,一种修为,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力量。
张立华老师则聚焦于《打造开放的“班级圈”,构建育人新生态》,她提出,班级圈不应局限于教室之内,而应拓展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通过多元化的育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学校、班级以及家庭等支持点,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增加“学生风采”的班级圈展示,让孩子乐于分享,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纪晴雯老师以《倾听大宝的心声》为题,关注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大宝群体”。她指出,大宝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是实现家庭和谐与教育目标的关键。
在成果汇报结束后,特邀专家南京市教科所的洪超教研员和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老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洪超老师高度评价了工作室成员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他认为,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指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无差别的爱,教师要用心去爱孩子并且让孩子学会爱。同时,老师们也要智慧地去面对问题,不断学习、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
夏光清老师精准细致地对每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系列中肯而富有前瞻性的建议。他强调,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表象,更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实现从“言”到“研”的深度转变。他指出,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难题,如物质丰富导致孩子心乱、过度溺爱使孩子无法自我约束、时间流逝错过教育良机等。面对这些难题,教师们需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教育过程。他鼓励工作室成员们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深化研究,将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工作室主持人潘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和工作室成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研修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成果汇报与专家点评,工作室成员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悟,更从专家的点评中获得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他强调,工作室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紧密围绕研究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在这条教育的征程上,我们携手并肩,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每一次研修,都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见证;每一次探讨,都是我们智慧碰撞的火花。让我们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细作,用爱与智慧浇灌每一株幼苗,期待他们茁壮成长。愿我们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共赴教育的美好未来。
撰稿:张懿 校对:杨华栋 审核: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