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二次活动报道
聚焦“因数与倍数”,共研数论教学新思路
3月6日,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专题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化概念理解、优化教学方法”为核心,通过教材解读、课例研讨和策略提炼,为新单元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精准剖析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
备课组首先梳理了单元结构:一、核心三段式框架:1、基础概念: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2、能力进阶:探索2、5、3的倍数特征,建立质数、合数与质因数的概念;3、实际应用:求解公因数、公倍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突出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有序、不遗漏地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以及理解“一个数倍数的无限性”成为重点突破方向。
二、创新教学策略,聚焦课堂实操
针对抽象概念,备课组设计了三类活动:1.数形结合,具象化概念。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引入,从算式(如4×3=12)中提炼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强调关系的相互依存性;结合除法算式深化理解,避免学生机械记忆。2.探索式学习,提炼方法。找因数:以36为例,采用“有序配对法”(如1×36、2×18、3×12……),帮助学生建立不重复、不遗漏的思维模式;找倍数:通过“逐次加3”或“乘法序列”生成3的倍数,对比感受“因数有限而倍数无限”的特征。3.分层练习设计:基础层:判断因/倍数关系(如辨析“6是因数”的错误表述);应用层:结合年龄问题(如“老师年龄是4和7的公倍数”)增强趣味性。
三、凝聚教学共识,形成单元实施方案
经过研讨,备课组确立以下教学原则:紧扣生活实例;强化逻辑训练;活用教学工具。
本次备课活动通过思维碰撞,将抽象数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备课组将持续跟进学情反馈,优化分层作业设计,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整数性质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