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2024-2025第二学期 将军山小学美术组教研活动(十一)

发布时间:2025/6/13 15:16:19 作者:胡婷 阅读数:190

2024-2025二学期 将军山小学美术组教研活动(十一

——《平撇胡婷老师美术教研组内公开课

2025613日上午,胡婷老师开展了校公开课《平撇》。课程以笔画平撇为主题,引导教授学生学习“千、秋”二字,由这二字创作千秋有关的四字成语本节课多感官联动:通过“看示范+念口诀+做手势”三步法,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0c2647c8fdc44c913eece925dcb3e548

复习导入通过撇的变化点撇和短撇导入到本节课平撇。板书课题,用图形标出平撇角度(约15°-30°),强调“平而不斜”以及平撇形态。分步示范口诀教学“顿笔斜切像坐滑梯,轻轻撇出尖尾巴”慢动作演示3遍:重点突出手腕转动(非手指发力)。学生练习单笔画练习(描红→双钩填墨→独立书写)拓展到范字“千”(强调平撇与横的衔接关系)。互动点评选取典型作业投影:(1优秀案例:撇尖舒展,角度平稳;(2 常见问题:顿笔过重(墨团)、撇尾上扬(变斜撇)

IMG_2626

文化延伸:“千”:甲骨文如人侧身加一横,象征“人跨越千里”,后简化为“十”上加一撇,表数量巨大(《说文》:“十百也”)。“秋”:甲骨文为蟋蟀形或蝗虫下加“火”,古人焚虫护禾,引申为收获季节;金文添加“禾”部,突出农耕文明的核心意义。二字合为“千秋”,本指“漫长的岁月”,如《战国策》“今先生寿享千秋”。

IMG_2627IMG_2624

汉字如刻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千”是纵向的时间绵延,“秋”是横向的文明节律。从仓颉造字的神话,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的现实,汉字以“形载道、以意传神”,在每一个笔画间延续着“千秋”的承诺——“文明不断,汉字不灭”。做为中国人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IMG_2632

课后,李玉亮主任带领美术组全体组员对胡婷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并对组内公开课后期发展以及教师成长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