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工作室成员奚玮读《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感

发布时间:2025/2/26 7:29:02 作者:潘勇 阅读数:74

积极投入,做幸福教师

——读《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感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 奚玮

选择阅读这本书,缘起我们学校有一项区级的心理规划课题,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我在心理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

书本拿到手上,感觉很有力量,书本设计巧妙,白色的封皮裹着鲜红的内核,似乎象征着时刻跳动的心灵;另一方面当潜心阅读此书,会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教育者的,还是写给想拥有积极幸福人生的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一门科学。而积极教育正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在我国,学业成绩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关心的话题,积极教育如何能助力其中?积极教育又将如何帮助孩子幸福地成长并收获蓬勃的人生?为此,清华积极心理中心的曾光博士和赵昱鲲博士精心编写了这本积极教育的专著,它将积极教育所提倡的“非认知教育”与当代只关注“智力、知识、技能”的认知教育相结合,内容浅显易懂,里面的许多知识是值得教师与家长学习的。此外,《幸福的科学》一书框架清晰,由积极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式、品格优势与美德、积极情绪、投入积极关系、意义、成就、心理韧性、国际积极教育发展现状等十个章节构成,分别对积极教育进行了具体论述,每一章节结构分明,非常利于读者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解。

书中,我对积极关系和心理韧性两章书最为感兴趣,值得反复阅读细品。

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脑的积极发展并提升表现能力,帮助我们调节自身情绪、缓解压力和适应环境等。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到: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一个对你满心欢喜的人。在传统教育中,大部分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培育,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对孩子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按照罗森塔尔效应的说法,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期待应该是可以促进孩子有更优异的表现。但现实中,往往是事与愿违。这不得不让家长们郁闷,明明自己已经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问题是为什么孩子还是平平无奇?

或者,我们只要静下心来看看父母这一期待和投入的背后的“愿望”,我们便可以找到答案。其实,父母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给予孩子,这时候父母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也没有真正的认可孩子。人的缺失型需要中包括归属与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并不是单纯加入一个团体就可以满足的,这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与真心诚意,这又恰恰是建构积极关系的条件,谁会不喜欢满心喜欢自己的人呢?

同样,积极的师生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书中提到的积极师生关系小贴士是从细微之处进行建议,于我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心理韧性是在描述一种客观的过程,可看作是管理日常生活压力的基础。在遭遇逆境挫折时,我们需要心理韧性;容易忽视的是,在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幸福的人生,心理韧性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个大概也是我们常常所理解的:能接受最好的,也能接受最坏的。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的刻意练习培养心理韧性,书中提到七种技巧:情绪ABC、跳出思维陷阱、冰山探索、信念挑战、检视未来、冷静与聚焦、实时抗逆,每一种都是非常有用,能够培育人的成长型思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相信自己是可以通过投入热情、努力和坚持来发展自己的品质才能。要培养拥有心理韧性的学生,首先需要我们自身能够在生活与工作中能够掌握应用来激发自身的美好特征。

每一次的阅读对我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思考与成长的体验。往后的教育,我们需要更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我们教育中的作用,认真学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于教育实践中,同时这也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成为能感受幸福的老师,去培养能感受幸福的学生。以自身的行动变化,影响更多的同路人,齐心协力以自己的微微烛光为教育事业照亮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