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
2025年“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已经到来,大家要赶快行动起来。请仔细阅读项目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完成相应作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信息素养的比拼中持续进步,快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一、活动主题和项目类型
2025年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以 “金陵古韵,数字拓新”为主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融入其中,推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1.全国活动项目
【数字创作类】小学组(3-6 年级):电脑绘画、电子板报、3D 创意设计、微电影。
【计算思维类】小学组(3-6 年级):创意编程、创意编程(专项)。
2.市级活动项目(一、二年级也可以参加)
【数字创作类】小学组:创意 AR/VR 设计、数字音乐创编。
【计算思维类】小学组:物联网创新设计、虚拟世界编程设计。
3.区级活动项目
AIGC 作品创作,类型不限。
二、作品要求
参照市赛作品要求:《2025 年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作品要求及评比指标》发布在“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平台”。
三、作品提交时间
作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推荐。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类,每件作品限报1-2名参赛选手。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每名参赛选手限报一个赛项。即日起至3月20日,作品打包发送至信息老师处。
四、作品说明
(一)数字创作类
数字创作类是使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设计、制作完成数字化创新作品。要求作品原创性较高,鼓励创作具有本地特色、能体现时代热点的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2名作者,每名学生限报1件作品。
① 电脑绘画
运用各类绘画软件制作完成的作品。(如画图、Photoshop、Procreate等)可以是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建议不超过五幅)。创作形象可以是二维或三维,表达方式可以是写实或抽象。要求作品原创性较高。作品格式为 JPG、BMP等常用格式,尺寸不低于1024*768像素,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作品大小不超过20MB。
注意: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数字摄影画面经软件处理 (如数字滤镜处理画面) 、AI生成等作品均不属于此项目范围。
② 电子板报
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处理软件创作的适用于电子屏幕展示的电子板报或电子墙报作品。设计要素包括报头、标题、版面设计、文字编排、美术字、插图和题花、尾花、花边等部分,一般不超过4个版面。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适当的图片、视频或动画;主要内容应为原创。作品(含其中链接的所有独立文件)大小建议不超过50MB。
注意:单纯的电脑绘画不属于此项目范围。
③ 3D创意设计
使用各类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创作设计的作品。思考、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待改善的地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要求首先完成设计说明文档,根据设计说明文档,进行三维建模、3D打印、零件装配,并制作相关功能演示动画或视频。提交文件包括:设计说明文档,源文件,演示动画(建议格式为MP4)和作品缩略图。作品文件总大小建议不超过100MB。作品设计的实物尺寸不超150mm×200mm×200mm,薄厚不小于2mm,提交文件中建议包含3D打印实物照片。
提交资料:设计说明文档,源文件,演示动画(建议格式为MP4)和作品缩略图。作品文件总大小建议不超过100MB。
④ 微视频
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创意、编剧、导演、拍摄、绘制及剪辑、合成等手段,运用视听语言创作的影像短片。作品主题应积极向上,主要展现与学生家庭、校园生活、网络素养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作者应参与各个环节的主创工作(编剧、导演、拍摄、表演等),并完成后期剪辑及合成制作。主题及音画内容均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应为原创。作品须添加中文字幕。作品片尾应加入拍摄花絮,花絮播放时间为30秒左右。微视频中展示内容应为原创。作品格式为MP4 等常用格式。作品大小建议不超过 200MB,播放时长建议不超过 8 分钟。
提交资料:作品文件。
⑤ 创意AR/VR设计
创意AR/VR设计,可以选择运用各类AR编辑器工具,整合图像、视频、3D模型、音频、多传感器融合、场景融合等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意化的重组与设计。最终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识别图或造型,呈现出虚拟与现实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的效果,设计制作提倡作品主体的原创性和实时交互,除呈现的内容外,识别图或造型上也可以展开创意的想象制作。也可以选择运用各类VR(虚拟现实)编辑器工具,整合调用各类媒体素材,其中可以是自建的三维模型,也可以调用公共素材,进行创意化的设计搭建,模拟出虚拟空间环境,创建具有存在感、多感知、交互性等特征的三维动态场景。主张体现出真实感和逻辑性,同时又不缺乏想象,通过VR头戴眼镜能使人沉浸其中,通过相关设置进行场景漫游观赏等效果功能。
提交资料:①所使用的AR工具的APP下载二维码;②AR识别图;③VR作品请提交程序源文件;④围绕作品制作一段说明性的微视频。
⑥ 数字音乐创编
运用音乐制作编辑软件(如“库乐队”),合理整合重组软件音源,或采用不同的音色节奏等方法,创作编辑出一首(段)完整的具有旋律节奏的乐曲,或与现有乐曲相配的伴奏。
提交资料:①mp3格式的音乐文件;②编辑音乐的项目源文件。
(二)计算思维类
计算思维类是使用常用程序设计语言 (C/C++、Python 等)、图形化编程工具等创作完成软件作品,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或解决某种需求。软件作品可以是运行在单台计算机的软件、面向互联网的应用服务、面向移动互联网的 APP应用等。每件作品限报1—2名作者,每名学生限报1件作品。
① 创意编程
作品可以是结合实际的系统工具、趣味益智游戏、辅助学习的创意工具等,注意突出程序结构和算法,体现计算思维能力。内容需紧密结合作者的学习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向上,能够体现青少年自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能用学科知识和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
提交资料:程序源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如是移动端或开源电子硬件中运行的程序无需提交可执行文件);
② 物联网创新设计
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等通信感知技术应用于作品,使其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生活。作品必须具备“物联传感装置”与“网络端平台或软件”,通过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人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反馈、分享以及远程网页端或APP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提交资料:①程序源文件、物创云页面链接及截图;②围绕作品制作一段说明性的微视频。
③ 虚拟世界编程设计
结合选手自身的技能素养,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经历,编写设计具有创意的程序。通过程序的编写,体现出选手的学习能力、协作分享意识,以及不断突破自我、勇于探索的精神。可以是控制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大型建筑的创建,也可以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
小学组:使用模块化语言,完成立体空间搭建,或进行事件监听实现互动效果,或使用轮询做一些创意设计。
提交资料:①用记事本文件注明程序源文件制作发布的网址进行备查;②程序截图和执行效果截图;③围绕作品制作一段演示的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