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成员潘海红老师读《教师最当有情怀》有感
育梦以情,铸魂以怀——读《教师最当有情怀》有感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海红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读了吴志翔的《教师最当有情怀》一书,让我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吴志翔老师在书中写道:“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耐心与坚持,需要我们用情怀去润泽每一个生命。”深以为然,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急于看到成果,渴望学生迅速成长、进步。然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它如同培育花朵,需要精心呵护、耐心等待。记得我曾教过一个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初,他在课堂上总是低着头,不敢发言,作业也常常出错。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急于批评指责,而是选择了耐心陪伴。课下,我常常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逐渐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同时,针对他学习上的困难,我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他提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慢慢有了自信,课堂上开始主动举手发言,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我们用情怀去等待每一朵花的绽放。
“真正有情怀的教师,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书中的这句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对体育充满热情的学生,他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但在体育方面却有着极高的天赋。我发现他的这一特点后,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他提供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平衡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的学习。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不仅在省市区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奖,文化课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例子让我明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情怀的重要体现。
书中还提到:“有情怀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始终将德育贯穿其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关爱残疾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关心他人,还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美好。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吴志翔老师的这句话,如诗如画,将教育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相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感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他们在我们的陪伴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而我们,也在这场教育的修行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完《教师最当有情怀》,我深感教育责任之重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信念。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怀的事业,它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耐心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去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每一次的阅读与思考,都能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教师最当有情怀》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情怀的深刻诠释,更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激励与鞭策。让我们怀揣着这份情怀,在教育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书写属于教育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