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第五届小将军班——二谈“识字”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勇
前面写过一篇关于“写字”的文章,此次再写,一来说明在小学低年段(一、二年级)写字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汉字作为祖国优秀文化呈现自身的音形义之美,扎实掌握基本汉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开阅读之窗,更利于学生利用汉字去表达生活之美、心灵之感受,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石。
就识字写字而言,一下与一上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量”的变化,即每课的识字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一上课文每篇也许就掌握2-3个汉字,而一下基本在6——10个左右,其中还不包括需要学会认读的二类字。
针对课文识字要求的变化,我们的教与学的方式必然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调整。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沿袭一上对笔画、笔顺以及书写美观等要求,还需要举一反三,在灵活运用已有汉字积累基础上的“活学活用”——这,就是学习力!
当代社会强调创造、创新,我以为对当下的孩子来说必须打破死记硬背、机械识字的传统学习方式,渐进培养孩子们主动识字、多种方式识字的习惯,在习惯中养成素养,形成能力,提升学习力!
一下语文第二课《姓氏歌》中就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1.部件分解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2.说偏旁识字法;3.组词识字识字法。
部件分解识字法:木+子=李;说偏旁识字法:草头黄(偏旁为草字头);组词识字法:方向的方。
诚然识字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三种识字方法特别强调孩子们在识字时能初步掌握这些简单的方式,同样会写一个字,有的孩子靠的是死记硬背,而有的孩子却能主动运用识字方法。长期下去,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孩子们会识字写字,还要能说出识字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从而主动认识更多的汉字。
小将军班自识字写字以来,每天必须开展的“词语听写”就是不断强化识字写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固有生字的基础上,听写中我也会适当加上几个“生字”(孩子们课堂上没有学过)。例如:江湖的“湖”,孩子们看似课堂上没有学过,但“胡”字我们是学过的,且使用了部件分解识字法:古+月=胡。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三点水即可。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变化,其实考量的恰恰是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题目,但举一反三却能让我们在学习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昨天有家长电话咨询孩子学习情况时提及孩子听写上出现的难度,我想这是任何学习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犹如孩子学走路,依靠婴儿车滑行到大人搀扶蹒跚再到企鹅般行走……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难点甚至痛点。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难点或痛点。其实这不仅涉及到识字写字的方法问题了,还涉及到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所表现的坚韧意志品质的培养等。
作为生活在母语国度中的孩子,我们在孩子大量识字写字阶段还可以利用身边耳濡目染的环境,随时让孩子开展识字活动。孩子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拐杖开展广泛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在识字中主动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