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教育幸福的追求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勇
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他,它也笑着看你。——塞缪尔
《幸福的种子》一书系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最新力作。这是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业著作。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幸福的起点——懂一点心理学;第二部分幸福的基石——认识你自己;第三部分——探索世界;第四部分越积极,越幸福。
寒假里,潜心研读了学校给班主任发放的这本书,边读边画,书中提及许多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和观点,令人受益匪浅。
爱读书的人和追求学术成就者与不读书者相比,有着更强健的体魄,而且更常参与社交活动。
一个经常被打骂否定的孩子的大脑介质明显比一个生活在爱与尊重的环境下快乐的孩子的大脑介质有缺失。这种缺失会导致儿童很多不良习惯与不良性格的产生,长大后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业可能性大,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人类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思维优势,还有情感优势、道德优势和创造优势。而且人不仅有生物属性,更有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有许多追求、理想以及同情心、利他心。
平时要记得多拥抱自己的亲人、朋友。深情的拥抱弥足珍贵。
通常情况下,强化会受到呈现次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及时强化产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如果延迟强化产生的学习效果则较差。还有一种重要的发现是,无序的、不规律的强化有时反而容易导致积极的结果。而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强化很容易导致厌倦和无效的结果。
有效的沟通不在于对方说什么,而在于对方怎么说以及在什么地方说。
幸福最重要的唯一源泉,是良好的社会关系。
何谓正心?指的是修心和觉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认识。
幸福有“五要”。一要笑口常开;二要动起来;三要有话直说;四要常看好人好事;五要用心感受世界。
积极心理学发现弘扬优势的人比修正缺点的人更容易发挥自己的特长。
…………
阅读一本书,每个人自有每个人阅读的方式。我则习惯在读完之后对圈画之处进行摘录——且作第二次阅读,也是将书越读越薄的一种方式吧。
摘抄书中的经典语段,不仅利于更好地把握书中精华之处,更利于在重点语段的反复阅读中提升自我对书本的深度认知。
在《幸福的种子》一书第四部分第十八章《你体验过福流吗》中有一段关于福流即心流的介绍:福流状态有以下几个特点:内在动机,想做;高度注意,不分心;自我意识的暂时丧失,废寝忘食;行动与意识相融合;认为时间过得好快;对当前活动有控制感,感觉能做好;活动中一直收到反馈;挑战性与能力平衡;有明确目标。
福流状态有五个重要的行为特征:一是全神贯注;二是知行合一;三是驾轻就熟;四是体验整个过程;五是主动积极。
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达到福流状态。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三个特别重要的条件:第一,要有目标。追求和奋斗;第二,要感受到一种回馈;第三,技能和挑战的良好匹配。
上述三种条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心理启示:无论从事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某一门科目,都需要在起初师生共同设定具体奋斗目标。福流不会唾手可得,更不是别人赠予 ,一定是自己追求而来。它是一种行动的结果。
记得一年级上学期临近期末游园前,我和孩子们共同梳理了这学期班级获得的六个一等奖:校运动会一等奖、三位同学珠心算一等奖、一位同学区龙狮跆拳道一等奖、歌咏比赛一等奖。孩子们都表现的非常兴奋,这就是集体感受的“福流”。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期即将结束前的期末游园,我和孩子们共同设定了争取期末游园再获一个一等奖,即争取本学期拿到“七个一等奖”的目标。孩子们小眼放光,个个显得志在必得。
有了师生共同目标的设定,更需要行动的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认可和回馈。我们采取课文背诵闯关得星、情境模拟“五关”游园并人人过关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全部过关者给予限时内的及时加星奖励。这样的回馈丝丝入扣、点滴入心、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孩子们的这些感受是进入福流状态的重要条件。为了设定的目标,那段时间孩子们个个都争先恐后,状态极佳!
任何一个集体目标的设定,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都会呈现一定的差距。有的目标完成快,有的明显很慢,这就需要我们告知学生先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将其做好。对于自己通过努力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及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于跳一跳依然摘不到的“桃子”,我们给予一对一的小助手帮扶制。对能认真耐心辅导完成的小助手和学生,我们依然给予及时回馈奖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都过了关,也共同感受到了那一份幸福。期末游园,我们班级终于拿到了一年级上学期的第七个一等奖!
读完《幸福的种子》一书,我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而这种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教育者致力于教育幸福的追求——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