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三十二次研修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4/11/15 17:32:38 作者:潘勇 阅读数:209

小学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24年11月14日,南京市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和全国至善学院联合举办的线上公益志愿服务及成果推广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纪晴雯老师为大家带来《小学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的专题讲座,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研修。

IMG_256

纪老师在讲座中指明了“留守儿童”的概念,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无监护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因重病、重残、失踪、被依法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或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父母外出务工时间按照连续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务工地点一般指跨县域。

纪老师基于关爱留守儿童政策的需要以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积极的必要性,根据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纪老师积极探索研究了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那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呢?纪老师关注到两个重要的实验,一个是习得性无助实验,一个是积极心理学之父,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采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实施途径。学校可以尝试以积极心理为支持,通过开设显性积极心理学相关课程和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隐形积极心理因素,开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校本课程。

纪老师通过开设积极心理显性课程,强化积极心理隐形课程,留守儿童“教师妈妈”、“教师爸爸”成长个案,开设隔代互学大课堂,社区联动促成长等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爱心工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新的时代背景赋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任务,学校以留守儿童为重点关心关爱的对象,以点代面,构建学校整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以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为手段,以学科渗透为基本形式,以心理活动课程、心理专题讲座等为主渠道,以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IMG_256

撰稿:张立华 校对:杨华栋 审核: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