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第五届小将军班——孩子交往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四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虽然是面向大学生提出来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而言,其实也非常的适用。今天的孩子必定是将来的大学生,本着“一切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着眼“四会”,放眼未来!
十月份仿佛还沉浸在国庆的欢娱中,十一月就悄然来临了。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已经两个月了,班级绝大部分孩子都已经真正“适应”小学生活,成为小学生该有的样子,但不排除在大家渐渐成长的同时,还有极少数孩子仍停留在“幼儿园时代”。相比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这类孩子用两个月显然是不够的,也许还需要更为漫长的等待……
两个月,孩子们明显都熟悉了。开学进入新的环境,遇见新的同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约束、收敛、拘谨自然成为小孩子的阶段性表征。而今,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对新同学的不再陌生,孩子们相互间的交往便成为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往是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孩子间的交往更多是满足个体获得性需要为前提,而双方、多方或单方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其之所以呈现“复杂性”,从孩子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获得性,而忽视他人的满足感。
小I同学进入小学以来的前一个月,基本是无视基本规则的漫不经心,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成天满头大汗,足见孩子体能的强大和精力的无限。平常坐姿的“太子式翘腿仰坐”以及座位周边随意丢弃的纸屑等无不让人感觉幼时教育的缺失,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基本属于“纯野生放养型”。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不熟悉,基本也没有接到相关学生乃至家长的“投诉”,加之我力倡孩子们要相互多找优点,少指责他人的缺点不足,我这边关于小I同学的负面信息也几乎为零,更多的是我主动给孩子提出一些规范性要求。渐渐的,小I同学与大家也熟悉起来。于是,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关于他的投诉信息。
小W同学课间很委屈地对我说:“老师,小I同学打她了!”听到“打”字,我的神经是极为紧张而敏感的,虽然不会像一些家长那样瞬间把“打”上升到成人之间不恰当交往导致的暴力情景,但作为班主任,我可是每天都强调安全并给予基本细则要求的。例如同学之间交往不要动手动脚。小w被“打”,显然小I同学是动了手的。至于小手动在对方什么部位,使了多大的劲儿,打到了什么程度……这是需要调查的。如我所料,小I同学课间为了和小W同学玩,就用手拍了下小W,可能他忘记了拍的是一个小女孩,这么小的孩子之间往往是无性别差异的。也许在他看来只是轻轻一拍,但在小女孩看来确似挨了重重的一掌,可能胜过“降龙十八掌”!小女孩的委屈告状与小男孩的自认无辜就产生了矛盾。究其原因,孩子之间交往很多时候还是属于无意识支配,很少有主动考虑:我要和谁交往,为什么交往,怎么交往?
学会与人相处就是对交往的一种基本要求。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交往相处是人感知认识他人与社会的基本方式。但我们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却很少有“关于与人相处”的内容,作为成人,我们知道交往的文明礼仪、彼此的尊重、相互的获得性体验以及交往中的“同理”、“移情”等,这是绝大部分孩子缺失的。没有对“交往”的正确认知,孩子们却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处处真实地经历着“交往”,各种投诉便接踵而至。就小I同学来说,基本上每天都会接到3-4起来自不同学生对他的投诉。为此,座位也调动过多次。
这个周末,相继接到小I同学和另一同学家长的留言,有自责、有埋怨、有希望、有期待……
“和谐、高位、优质、均衡”是小将军班的重要管理理念之一。期待在我们家校共同携手引领下,小将军们都能渐近养成讲文明、知礼仪、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交往习惯,真正学会与人相处!这,不仅决定着现在班级管理的目标达成,也关乎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更牵涉着班级众多家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