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下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发布时间:2024/6/6 15:45:14 作者:潘勇 阅读数:373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秣陵中心小学 沈月

教学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五育”应融合在每个学科中,实现学科育人。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终身的成长。学科育人更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但现在的课堂中重智育轻德育,所以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努力将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一节课都承载着育人使命,语文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素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元素,把握时机,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异域风情”,本单元安排了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口语交际《小小解说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许多板块都指向了“实用”一词。要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如北京故宫、美丽的敦煌莫高窟、秦始皇的兵马俑……要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大胆自信的介绍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元素将德育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教师要有意识落实学科育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艇、艄、舱等生字”,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船艄”“操纵自如”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关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感受比喻的精妙,体会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为介绍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做铺垫。

3.初步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感受小艇与人的关系。

4.作小小讲解员,能大胆自信的介绍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

1.小小讲解员的名牌

2.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视频

3.教学ppt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质疑

实施过程

活动一:创设任务情境“跟着书本去旅行”

1.师:播放《跟着书本去旅行》

2.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威尼斯”“荷兰”和“埃及”,领略那的风土人情。想成为第一站威尼斯的小小讲解员吗?那我们就赶紧走进这座城市吧,跟老师写写这个美丽的地名,讲解要点。

3.想去看看吗?播放威尼斯视频:这就是威尼斯,这座城市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4.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板书完整课题,相机讲解艇。

创设单元任务情境“跟着书本去旅行”,引导学生跟着书本去世界各地旅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并在旅行过程中学会解说“威尼斯”“荷兰”和“埃及”的风土人情,学习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即为威尼斯这一历史名城风景片所配的解说词。教学紧扣该任务群的特质,创设“成为第一站威尼斯的小小讲解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己想学。

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师: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交流:地位重要——外形奇特——感觉舒服——船夫技术高超——关系密切相机圈画关键词语

照顾不层次的学生,以生为本。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边圈边画,为学生搭建支架,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活动三:赏读比较,感受小艇外形奇特

1.小艇已经成了威尼斯这座城市典型的符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语。

(1)交流描写小艇样子特点的词语(板书:长、窄、深、翘)

A 二三十英尺长 (一英尺约0.3米,那就是6—10米,相当于我们一个教室那么长)

B 又窄又深  预设:长度、两头翘起、行动灵活

2.赏读比喻句:

(1)既然前面部分已经写出了小艇的特点,那这些红色部分是不是可以删去呢?

(2) 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预设新月——精妙的比喻让事物变得更富有美感挂在天边的新月,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在我们生活中,弯弯的东西有很多,你能想到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只把他比作了新月呢?(更浪漫)

3.师:你看,弯弯的小艇,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香蕉,眉毛。可是,唯有新月才能体现小艇的形态美,把我们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里。谁来读。

4.谁来评价下他的朗读。

5.小蛇让原本静止的小艇仿佛动了起来。两句话一静一动更好的让我们了解小艇的特点。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句子美美地读一遍,记住这独特的小艇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句子的表达效果,为后面介绍祖国的文化遗产做铺垫。同时学生学会评价朗读,学会倾听别人的朗读,尊重别人同伴互评的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

活动四: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1.这样的小艇,谁不想去坐一坐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

2.想去看看这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吗?正是有了这样的小艇,才给威尼斯增添了色彩。

3.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的你正坐上这独特的小艇,畅游在威尼斯的河道上,你有什么感受,最想做什么?

5师:是啊,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坐上这样的小艇,有着说不完的情趣。同学们,让我们想着画面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在情境中走进生活,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活动五:创设情境,体会船夫的技艺高超

1.小艇如此轻快灵活地行驶,还离不开背后操纵他的人,那就是?(船夫)

2.作者是怎么评价船夫的?在课文中找一找。

3.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真的很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4.生自由读语段,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5.交流。

1出示句子: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如果此时你正在小艇里,看到这样的船夫,你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师:是啊,来往的船只很多,行船的速度极快,可是船夫驾驶着小艇就犹如家常便饭,怪不得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谁来读读。

生带着对船夫的敬佩之心再来读读。

2出示句子: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师:如何看出他们的技术高超的呢?

重点品悟:极窄,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急转弯

师:哇,这么高的难度,当你看到这样的船夫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

谁来读读。

6.师:作者写了这三个画面,那这三个画面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7.师:孩子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在小艇旁边,面对着船夫,你想对他说什么?生自由发言,抒发对船夫的赞叹之情。  

8.师:是啊,技术如此高超的船夫,怎叫人不敬佩呢?来孩子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画面吧!(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9.师: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中,我们对船夫的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师总结:你的看法非常有见地。船夫的驾驶技术是应运而生,我们来看看。(视频播放,老师介绍)威尼斯的船夫就是这样驾驶着小艇,日复一日,穿梭在宽窄不一的177条弯弯曲曲的河道中,练就了一身潇洒娴熟的本领。原来是威尼斯的独特地域练就了技艺高超的船夫!欣赏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的视频

  1. 师生合作读。

看似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背后也是让学生通过对乘客感受的理解而进一步感悟作者对船夫的敬佩之情。船夫能够在河道上灵活自如的操作小艇,源于他日复一日的练习,练就了潇洒熟练的本领。学生对船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教师生硬地把一些大道理告诉学生。

活动六:争做合格讲解员

  1. 师;通过刚刚对威尼斯的了解,你能做一个小小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你所知道的威尼斯吗?

  2. 生自由练习

  3. 上台展示,其余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提出“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即为威尼斯这一历史名城风景片所配的解说词。本课教学紧扣该任务群的特质,创设“威尼斯的小小讲解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己想学。学生们根据评价标准和同伴所给的建议,争做合格讲解员。

评价和反思

本课中,以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外国的自然风光欣赏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让学生用学到的精妙的语言介绍祖国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在语言品读中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及逐步感受到船夫高超的技术源于他们熟能生巧,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品质。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段特点,相较于中年段,搜集材料等能力更强,但是学生由于年段特点,不太愿意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重拾信心,如利用小小讲解员的宣传。

一、依托教材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源头活水就是教材。从教材中挖掘适宜的德育元素做一个有心人,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以教材作为引领,以德育融合为视角,挖掘德育融合育人点。

在教学《威尼斯小艇》时,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如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为什么如此高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步步的感知船夫的驾驶技术源于他们日复一日的操练,孰能生巧。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逐渐深入学生的心中,而不是强行灌输。

在教学时不光带领学生欣赏威尼斯的美景,还带领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建构语言运用,渗透德育思想

“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渗透德育搭建支架,及时生成、有效生成。在教学“纵横交错”这个词语时,先是让学生自己说说理解,然后结合威尼斯的地形理解,接着再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是综合交错的,引导学生具有观察美发现美的能力。启发学生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在小艇旁边,面对着船夫,你想对他说什么?生自由发言,抒发对船夫的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把小艇设计成这样子了?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会如此高超?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民的智慧,熟能生巧……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看似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背后也是让学生通过对乘客感受的理解而进一步感悟作者对船夫的敬佩之情。船夫能够在河道上灵活自如的操作小艇,源于他日复一日的练习,练就了潇洒熟练的本领。学生对船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教师生硬地把一些大道理告诉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如发挥主动性,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德育时机

教师应该以生为本,钻研教材,捕捉适宜的德育元素,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把握好学科融合的每一个契机,并坚持不懈的落实下去,为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坐在小艇中的情趣,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在情境中走进生活,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教学实紧扣该任务群的特质,创设“威尼斯的小小讲解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自己想学。同时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进入到文本的情境。

语文学科的育人无处不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学中的育人应当是不露痕迹的渗透,慢慢地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语文的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语文学科承载着育人的重任,学科育人,坚持走下去。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创设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综合语用语言技能,理性表达观点,久而久之,一定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