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经典故事引发太阳远近科学讨论
——记六<7>班家长讲堂
科技的进步往往来自于人类的不断探索与追问。在语文课程中,一篇题为《两小儿辩日》的古代寓言故事,引发了同学们关于太阳远近问题的科学探讨。而我们有幸能与潘继可爸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琦老师一起探索藏在语文书里的科学奥秘。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他们各自坚持对太阳远近的不同观点。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理由是早上太阳看起来大,中午看起来小;而另一个小孩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早上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因为早上感觉凉爽,中午则感觉热。孔子听后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认识的局限性。潘老师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与直观形象的图文和实验让孩子们很快就领会到了其中的奥妙。
关于两小儿提出的太阳远近问题,结合现代天文学知识来看,实际上涉及到了地球自转、太阳位置以及视觉错觉等多个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在一天之内是基本不变的,而感觉上的远近变化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入射角度的变化导致的。早晨太阳看起来较大,是因为光线在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和散射,而中午时太阳看起来较小,则是因为光线几乎是垂直照射地面,折射和散射效应较弱。同时,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也是由于太阳入射角度和地球自转造成的。
孩子们在潘老师的指导下自由组队,饶有兴致的参与到严谨且有趣的科学实验当中。通过更精确的观测和实验手段,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虽然简单,却启发我们对于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不断拓展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