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小小劳动者
“教子有方”征文
做个幸福的小小劳动者
校名: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班级:二2班
学生姓名:颜修齐 家长姓名:葛玉婷
劳动教育现在火出圈了,劳动课也成为了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于是,我也为自己定下了写关于“劳动教育”题材的论文,想着顺便可以教教女儿如何劳动,一举两得。按照平时写论文的常规步骤,我在知网上下载了王景丽老师的《幼小衔接中的劳动教育》、杨健老师的《让家庭劳动成为幼儿成长的“必修课”》、刘春阳老师的《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路径探究》、章振乐老师的《家务劳动清单: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孙凤珠老师的《充分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曲羽佳老师的《初探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家庭劳动教育》等。各篇文章条理清晰、举例生动,特别对于劳动教育的必要性阐述良多。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可我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成人如何帮助小朋友去劳动、爱劳动,缺乏劳动者本身——小朋友本人对劳动的看法和认识。如何让小朋友发自内心的爱上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从而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呢?
文章的标题:做个幸福的小小劳动者里有两个“小”字。第一个“小”指的是年纪小,预设本文基本围绕低年级小学生进行阐释;第二个“小”指的是劳动能力尚欠,只能做些小型的劳动。不过,这并不影响将低年级的小学生朋友们做一个关键词落在“幸福”二字的劳动者。幸福的小小劳动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女儿开心地跑来让我晚上一定要尝尝她做的玫瑰花饺子。这一下打开了我的思路。于是,我问她:“什么是幸福的小小劳动者?”她说:“就是这个人又要幸福开心还要爱劳动”。我让她说说:“劳动为什么能让你感到快乐呢?”因为,我觉得幸福一词对她而言可能有些宽泛,而且,“为什么”很重要!这既是对小朋友本次劳动的肯定,又为小朋友继续劳动提供了动力源。突发其想,我对女儿进行了如下采访:
我:今天包饺子开心吗?
女儿:开心呀!
我:什么让你感到开心呢?
女儿:我包了各种形状、自己满意的饺子。手在面粉、面皮与馅儿的游戏中很有趣(我:这里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需要,这种手感和单纯的玩彩泥是大大不同的)。
我:哦,那你能带我去看看你包的饺子吗?
女儿:当然啦!快去猜猜哪些是我包的饺子吧!
我:好呀!(到厨房后,我不用猜就知道了,我指着中间的“异形”饺子)这个“簸箕”饺子是你包的吧?
女儿:啊呀,妈妈,这是玫瑰花饺子。(经她这么一说,还真是越看越像朵玫瑰花,不得不佩服女儿的审美和联想力。)
我:哦,对哦,还真像一朵朵玫瑰花呢!大厨,你能教教我怎么样才能包出这么美得玫瑰花饺子吗?
女儿:哎呀,玫瑰花饺子就是先包一个正常的饺子,然后,然后将饺子两头捏紧就变成了玫瑰花饺子啦!包的时候也会出现露馅的情况,因为馅儿放多了,包不起来,还好有“大神”奶奶帮忙补救。有的时候馅儿放少了,玫瑰花就不饱满了,不好看。
我:原来是这样啊,包个饺子也有很大的学问呢!
女儿:我包了很多个玫瑰花饺子(付出劳动还有收获),今天晚上可以吃自己包的玫瑰花饺子了,开心(劳动提升了幼儿本身的幸福感)!
女儿越说,我越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因为女儿的这些变化都来自于“大神”奶奶,一位十分勤劳、克勤克俭的中年妇人。女儿后来还开心地向我讲述其他劳动给她带来的幸福。比如:洗菜——第一遍洗菜要放面粉、食用小苏打、还有盐。不同颜色的蔬菜浸泡在浑浊如雾一般的洗菜水中,别有一番美感。这比直接用水洗菜更有仪式感,还是家里奶奶的独创。还要用清水过三浇,女儿特意提醒我千万别把水放漫了或少了呦。
再来说说洗衣服。女儿表示:夏天中午空调刚开,有点热,正好洗个衣服玩玩水,等衣服洗好,空调也就凉快了。洗衣服时,肥皂不能太多,要不然要多过好几浇。
抹桌子的幸福是我最意想不到的。本来以为女儿会说把桌子抹干净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而她得到回答却是:可以用湿了水的抹布在桌上画上图案,一会儿再擦掉,十分有趣。她还会在上面写家人的名字呢。我完全被震惊住了,女儿的幸福一点都不简单。这是多么高级的幸福呀!把令人辛苦的劳动变成了一种享受,太了不起了!
女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说到:叠衣服有什么好玩的呢?家人的衣裤袜子啥的我都叠,看到衣服变得整整齐齐,我就很开心。一次,衣服叠好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排队来领衣服,我觉得真有趣。
女儿:我还喜欢和奶奶采野菜,可以认识不同的野菜,如枸杞头、母鸡头、马兰头。一开始,奶奶采野菜,我拿个袋子在后面收野菜。后来,我也开始尝试自己慢慢采野菜。比如说枸杞头和一种其他植物很像,我分不清,我就问奶奶。还有马兰头,一开始是用指甲掐,后来换成用小剪刀剪了。还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来我家做客,我也邀请她去采野菜,但是那天运气不太好,马兰头特别的小。然后我们就采了一点好的。我的好朋友没有剪刀,她就连根拔掉,还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家都哈哈大笑。
劳动给女儿感官和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享受,这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平时完全没有挖掘到的。惭愧的同时,我又很欣喜,因为女儿对劳动的爱、她从劳动中获得的幸福感是可以借鉴的。如何引导小朋友感受劳动的幸福,关键是在引导幼儿发现劳动的有用和有趣。
本来我想写我教子,完全是出于写论文这一功利目的的衍生品。可,不纯粹的初心,却看到了女儿的真我!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收获啊!
本来我想写我教子,结果却被子教。女儿对劳动的认知、实践和热爱,已经万万全全超出了我的预计。想想也对,教子有方,不是单方面的母(父)教子,而是母(父)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吧!
本来我想写我教子,但从和女儿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另一位重要的教育者对女儿的教育更有方法——那就是女儿的奶奶。奶奶在不知不觉当中完全体现了“做中玩、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祖辈家长在教育小朋友的过程中有他们的优势,特别是在劳动教育、生活教育方面。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扬祖辈家长之长,补祖辈家长之短,相互补台,共同当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感谢“教子有方”活动,每次都让我总结自己。感谢“教子有方”活动,每次都让我反思自己。感谢“教子有方”活动,每次都让我提升自己。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做个幸福的小小劳动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