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六
感悟度量本质 促进量感生成
——《角的度量》组内磨课
2022版数学新课标具体描述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调整、丰富与完善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其中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中增加了量感的学习要求。量感指对量的感受,其本质是“度量单位的累积”,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也是人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感性而科学的认识,是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量化。教师要充分明确量感的内涵及培育意义,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序、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真实学情,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他们踩好进阶过程中的每一个“脚踏点”,有效达成学生量感的连续进阶。2023年11月28日,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就刘继培老师试上的《角的度量》一课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组内研讨分析。
首先,姚丹老师肯定了刘老师在新授环节关注学生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测量经验,与角的测量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相同计量标准的累加。刘教师抓住了几何度量的本质,唤醒学生对长度、面积的测量记忆。其次,陈彩萍老师提出:“数”既是数出来的结果,更是量出来的结果。没有“量”就不会有“数”,没有“数”也不会有“量”。学生对量的体验,除了要建立“一个单位”的标准,更要延伸至“几个单位”的累加。让学生感受到度量角的大小就是量一量或数一数有多少个测量单位,学生量感的培养就得到了落实。学生在头脑中就会深深地刻上标准计量单位,使量感的形成有参照。在“感量”中发展“量感”。最后,谢丹丹老师指出:教师对规定性知识教学的偏见,导致量感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不被重视,教学中常常使用“规定”一词来掩盖知识产生的生动过程和背后的鲜活内容。部分学生对量角和画角掌握得不扎实,根源就在于不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研究量角器的组成以及量角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不仅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经验方法的获得,还要结合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学情等,多角度地培养学生量感,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引导他们在直观感知物体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实现量感进阶,真正让核心素养的生长扎根在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