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守其心,精其业,笃其行

发布时间:2023/11/10 14:05:28 作者:潘勇 阅读数:852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 张懿


10月19日晚,我学习了天津师范滨海附属学校高级教师张福芝老师关于《教师如何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化发展》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张老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意义”入手,在宏观的角度上阐述了“教师专业化”的应然与必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而我国,早在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就明确了“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这三方面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12个字,但若想做好这三个方面,并想精益求精,却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深耕细作,反思审视,倾尽一生去守其心,精其业,笃其行。

张老师深刻地提到:穿行于“变”的波峰浪谷,我们一边直面“后疫情教育时代”,一边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在“不确定”中坚守“确定”,使命艰巨,风雪载途。教师专业成长意味着沉浸、思考、实践、总结,它如同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生飞轮”,具有持续运转的动力。每一座思维金字塔都是从阅读、思考、写作的一砖一瓦建起的。所以她建议我们要切实做好自我发展规划。

何为“自我发展规划”?我认为:应当它是从自身出发,客观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清晰当下教育环境后,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水平所制定的专属规划。它不应该是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更不应该是形同虚设的一纸空文,而应该是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气。所以,无论是每一学期的班级发展规划,还是个人规划都应该做到目标清晰,内容具体,有一定的弹性和连续性,并且要可量化,以便评估和反馈。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必须激发自我内驱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个是依靠外力,即体制、环境、措施、机会等;一个是依靠内力,即内动力、目标、方法等;但凡是成为名师的,多是靠自身的内动力,自己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师自己主动出击,自主选择内容、时间和方法,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成长目标,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这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这是一条有投入就一定有回报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对此,张老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反思、研究、写作、静心”这5条良方,引领我们前行。

说到反思,我总是会想到王崧舟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当他提出“你想对邱少云说些什么?”在诸多类似“敬佩”“赞美”的回答外,一位孩子郑重地说道“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来不及思考的王老师只能仓皇地接上一句,“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事后,王老师的内心充满了沮丧和愧疚,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他试着分析孩子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比如;捣乱、装酷、作秀的心理,亦或是他在道德认知上、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又或者是这个孩子天生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但无论怎样思考,也无法穷尽可能,也就无法找到一条包治百病的教学策略。

又过了几天,王老师突然醒悟过来,当自己试图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时,就会被阴影所笼罩,我们要做的是相信人皆有良知,帮助孩子拔开迷雾,让他自己呈现出良知的光泽。所以,当一年后又遇见相似的情境时,当学生说出“邱少云,你为什么不打个滚,你可以活下来”时,王老师对这个回答不以批判,而是充满同理心地反问他:“孩子,你是不是不希望邱少云死?”孩子一听到这句话,宛若找到了知音,他眼泛泪光,不住地点头。紧接着,王老师又追问“将心比心,我们都不希望他死,他还那么年轻,可是他是一个军人,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么,除了活下去的声音之外,还有什么声音会在邱少云的耳边响起呢?”话毕,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孩子们纷纷变成了邱少云的知音,把邱少云英雄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故事中王老师的反思行为令我感动。我一是敬佩于王老师认错改错的勇气,二是钦佩于他不断思考的执着,三是赞叹于他以人为本的情怀。因为以人为本,所以孩子闪烁着良知之光,因为以人为本,所以老师散发着同理之爱,因为以人为本,所以语文释放着人性之美,这便是以人为本,以寻初心。那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我们不应该也守住自己的那份初心吗?那便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再回到“教师专业化”讲座,有一段文字最为触动我的内心,因为它鞭辟入里地指出了我“畏缩懒惰”的问题所在,可谓是一针见血。特级教师张思明说:“一个教师的成长,内动力很重要,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影响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环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自我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以及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轻浮。人生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都是艳阳天,总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从张老师的体会中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化成长关键在于内动力,即“我想发展,我要发展,我有成长意识,我有目标意识”。有些教师专业化水平成长不快,不是条件不好,也不是自己不具备发展的潜质,而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这段文字,无疑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既让我瞬间清醒地找到我的症结所在,又让我陷入久久的沉思里,还给了我前行的无限能量。诚然,没有人的成功之路会是一帆风顺的,亦不会总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既然身处其中,身居其位,就应该敢于迈大步,勇于挑大梁,无惧风雨,宠辱不惊。我们虽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小学教师,但这不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我们虽不是名师,但在追随名师的道路之上,不也是一次难得的修行吗?那些并肩而行的伙伴不就是良师益友吗,而那些为之奋斗的青春不就是最蓬勃的生命力吗?所以说: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愿我们能守住初心,倾尽一生去精其业,笃其行。在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此,我们始终会努力,并且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