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教海,幸福花开(吴沙沙老师)
面朝教海,幸福花开
将军山小学 吴沙沙
10月18日,江苏省第二十六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淮安如期举办。来自江苏各地的青年教师济济一堂,共享此次教育盛宴。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我有幸与教育前辈们面对面对话“教育人生”;还聆听了许多优秀“水手”(“水手”即参加“教海探航”征文比赛的教师)的论文写作经验;更是一睹苏派青年教师与全国名师的课堂风采。我未曾体验过台上教师们带着光环的感觉,但仅仅是坐在台下欣赏光环的闪耀,我便幸福至极,收获至丰。
一、教育人生:做幸福的人
在对话“教育人生”一开始,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就问,在现在这个谈教学、谈论文、谈专业发展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要谈教育人生?对此问题,杨九俊、薛法根、李庾南等特级教师做了精彩的回答:专业发展只是教育人生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只有自己丰富了,才能影响他人;丰盈的人生是专业发展的底子。这些智慧的语言提醒我们,在每日为教学琐事缠身的时候,记得抬头看看生活、看看远方。身为教师,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要有价值的追求,也要有生活的欢欣。尊重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做一个完整的、完满的自己。
“一个女人只有事业没有生活是不完整的,一个女人只有生活没有事业也是不完整的。”对话中一个声音掷地有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长期以来,由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女性教师出现生活和事业之间的两难选择。而76岁的李庾南老师,以她优秀的工作业绩和幸福圆满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活与事业可以得兼!
二、写作经验:论文是做出来的
诸多优秀的“水手”们分享的写作经验精彩纷呈,但归结起来就是: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在我看来,这个“做”字有三重含义:首先,论文不是空想而来的,它必须是自己的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总结的经验,“质量高的论文总有我的存在、我的主张、我的教学场景及扑腾在文字背后的我的灵魂。”;其次,这个“做”还指苦心钻研,大量研读相关资料,不断推敲自己的语言及思路;第三,这个“做”还指自己的作品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借鉴作用。
另外,论文的题目需准确、简练、醒目、新颖。论文写作可以遵循发现问题、探究成因、实践建构的路径等都可以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名家课堂:我有“我”思想
李婉怡、刘广祥、李洪祥三位老师代表苏派青年教师分别执教了同题课文《黄鹤楼送别》。三个人的课堂各有千秋:李婉怡老师围绕课堂目标教学,层次分明;刘广祥老师补充了很多课本之外而又和课本相关的资料,课堂内容丰富;李洪祥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让学”的教学思想。借用薛法根老师的评价:李婉怡老师教的是“文本中的语文”;刘广祥老师教的是“我心中的语文”;李洪祥老师教的是“编者的语文”。可见,课堂上的他们,各有各的风格和思想。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是《鞋匠的儿子》一课,课堂的层次鲜明:第一个环节积累词语;第二个环节概括课文;第三个环节学林肯做人;第四个环节学林肯说话;第五个环节应用学来的知识练习说话。但是如果要我概括出这堂课的精彩的话,层次鲜明是不足以担此重任的。整堂课下来,你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是学生找出来的,并且找的有理有据;而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逐渐向深处发展的趋势,并且这个过程给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清新之感。而这也就是他所主张的语文教学“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的最好诠释。
此次活动印象深刻的还有,薛法根老师提出了阅读伦理的问题。他认为,教师要从内心认同你所教的文本,然后再去教;假如你内心并不认同该文本就应该对之有建设性地批判,并告诉学生真相,而不是扭曲自己,迎合文本。我很钦佩薛老师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它实际是提醒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在讲台上用自己内心的完满影响学生。这不是又回到了活动之初提出的那个关于教育人生的话题了吗?教育,先是一个做人的过程,然后才是一个育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