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班级规划
一(7)班班级规划建设
金秋九月,在这丰收的时节,我收获了49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一个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都变了。新的世界既有新鲜刺激,也有疑问困惑。因此,一年级的班级建设,尤其是第一学期的工作,主要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和出发点。
一、班级现状
我们班是由28个男生和21个女生组成的大家庭。班级里男生数量多,也就意味着“小皮猴”会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父母,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父母会感到不安,在大家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二、班级发展目标
1.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培养班级观念和爱班感情。
3.锻炼小干部能起带头作用。
4.逐步训练自我管理能力。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班级发展措施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4、语言引导。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放大”和“模仿”效应。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5、行为示范。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教室地面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上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6、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象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训练思维。在班级里选出当天的小元帅和小将军,行使值日班长权利,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团结同学,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把象棋的典故、历史知识还有逻辑思维贯穿到我们其他课程的学习里,培养全面思考、抗挫意识以及良好的心态。
7、家校配合。平时,我通过送学生放学,借此机会见到家长,以这样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懂得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此特点来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