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研究——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一次研修活动
为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达至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实践经验与学术理论的结合。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在9月24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了研修活动。此次活动在成员自主申报基础上充分展示成员自身专业特长,通过讲座形式进行经验分享、学术交流。本次线上活动由区德育带头人潘海红老师进行线上主持。
活动一开始由韩焱老师进行了题为《勤、严、细、实——班级管理的“四字经”》的经验分享。韩焱老师作为工作室的一员,把在工作室中的所学,与自己的所思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韩焱老师认为:“勤”是班级管理的前提、“严”是班级管理的基础、“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实”是班级管理的保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韩焱老师在工作中,从学生视角出发,探察学生真正的需求,“对症下药”,制定了符合学生学情的班级制度,深入落实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接着由工作室成员、南京市清水亭学校许莎莎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且行且思促成长——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主题班会设计》的讲座。
许莎莎老师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结合班会设计案例,从活动题目、教育背景、教育目标、活动准备、实施过程、活动延伸以及班会反思等方面分享了有关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思考。许老师认为,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主题班会的目标制定、方式选择就能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班会实施的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能得到提升,从而增强主题班会的时效性。
许老师的分享为即将参加《中小学青年班主任微班会比赛》的老师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紧接着为大家带来分享的是来自诚信小学的钱园园老师。钱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德心融合,让心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讲座。当前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而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基础与前提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全员关爱导师制的理念下,教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是心育工作的主要践行者,那么德心融合有了抓手,心育工作开展就有更多的实现路径。
钱老师从心理老师的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德心融合的实际做法:首先要和班主任联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其次要给予家长支持与帮助,最后要和班主任一起设计心理主题班会。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他们了解本班班情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心理老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二者可以各取所长,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活动最后,沈红磊老师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出发,带来了题为《让激励性语言在孩子身上开出美丽的花》的讲座。
沈老师认为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与学生建立起良性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思想认知还不成熟,心理更为敏感的小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正逐步形成,正需要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分析当前的现状,多了解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善用激励性语言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打开心扉,并受到良好教导。在激励的过程中应当探究原因,给予学生多一份关爱。还应该进行家校联动,从多方位激励学生。
本次线上活动,四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也给大家展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实践做法,让工作室的成员在育人的道路上有更加具体和深入思考。
撰稿:徐文健
校对:潘海红
审核: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