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促思考 主题班会巧学习(冯萍 )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能有效提升主题班会课的学习效率,其结构化学习更是智慧德育的价值追求之一。而借力思维导图,发展高阶思维,实现结构化学习,提升“三生”主题班会课实效,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阶思维;主题班会课;智慧德育
思维是智慧的泉源,智慧的补给依赖着思维的框架。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可有效帮助学生厘清班会课学习思路,引领其自主地乐学会学。且我们认为:“人脑有异,图不同一”,鼓励学生“画自己的思维导图”。 [1]但在画思维导图时仍可能出现如下误区:1、样式单一:思维导图 ≠知识架构图;2、以教为中心:教师展现思维导图;3、课堂效率:画思维导图费时费力;4、形式化追求:思维导图要赏心悦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日常班会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乐学会学,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从而不断提升主题班会课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尊重生命、贴近生活和促进生长”三个角度进行诠释。
一、结构化学习:由当前班会课现状而引发的深思熟虑
1.课堂现状:表现与思维的脱节
通过调查发现,班会课上学生参与流于形式,班会课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无效教学行为,高效班会课落地难;班主任教学方法缺乏突破和创新,课堂缺乏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预设与生成不平衡,对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反馈和矫正;大多数班会课仍然停留于“随心所欲”与“认知局限”的表面,学生积极参与的背后是形式与内容的落差,是表现与思维的脱节。
2.教师队伍:传统与革新的纠缠
有些班主任没有准确把握班会课教学的内涵,将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班会课教学内容分割成零散的碎片,班会课设计缺乏科学性、艺术性,教学语言更是缺乏生命的活力,整个课堂依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班主任仍然出现无效教学行为。
3.学生现状:低阶与高阶的冲突
学生整体呈现出“四不”的特点,即:①生源素质不高;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③学习方法及经验不足,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④思维广度和深刻性不够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能得到有效培养,班会课上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
因此,笔者认为,智慧德育视域下,我们的班会课教学应从认知走向思维、走向能力,指向有效教学、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班主任需用“思维导图”结构化学习激活班会课堂,用“高阶思维”促进班会课的有效达成,避免盲目追求时髦。
(一)结构化设计:“三生”主题班会课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传统班会课教学设计的固有模式差强人意,既难进行个性化设计又会遏制教师德育思维创造性的发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后,教师可以用图示的方法在纸上或用计算机软件(思维导图工具推荐:Inspiration、Xmind等)来个性化地呈现自己的思考与创意,形成一篇具有教师性格色彩特点的教学设计。教师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以使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体验思维整理与思维导图生成的过程,结构化的梳理班会课设计方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也可以在教师自己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高度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的图示创意,能更好的呈现课堂的思维流程和“三生”主题班会的个性化设计理念,让思维导图成为教师班会课设计的“思维场”。班会课运用思维导图备课的好处在于:直观形象,层次分明;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节省时间,方便修改;收放自如,为我所用。
(二)结构化学习:“三生”主题班会课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打造生活化主题班会课,培养高阶思维的灵巧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班主任平时应认真采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勤于积累贴近社会发展、贴近时代步伐、贴近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信息,创设生活化情境,摈弃固有的陈旧性习惯思维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和感悟中自主发现问题,协同解决问题,实现价值认同和引领,培养高阶思维的灵巧性。例如,教学“制定班级公约”时,学生们紧紧围绕“学习、纪律、卫生和安全”等班级建设的子目标,借助思维导图结构化的引领,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新学期的班级公约。然后每个小组成员画出自己已知的思考或意念,围绕核心子目标生发出更为细化的公约内容(图1)。
图1
因而,班会课教学中,其一,班主任要基于班情和学情,精心设计班会课教案,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法,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正逆向、横纵向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变化万端的高阶活动,逐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灵巧性。其二,学生在链接生活、感受生活和升华生活的自我教育和提升过程中,经历了困惑、对比、反思和思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产生了新的构思和观念,为培养高阶思维的灵活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生命化主题班会课,培养高阶思维的深切性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导,将尊重生命作为前提,以贴近生活作为途径和手段,围绕“要成全每一个人”,“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是一种对人的心灵唤醒的教育”的育人目标,构建指向儿童生命关怀的主题班会课程。而发挥“三生”主题班会课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会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构筑生动的会话情境,促使学生“情动而言形”,(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而结构化问题的设计更利于创设这样的对话情境。设计有价值的结构化问题,可以让道德认知元素和班会课活动之间产生有机勾连,有利于生成生动有效、异彩纷呈的班会活动课堂, 更有助于提升德育效果。例如:《争做学习小能手》班会课教学时,班主任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设计结构化问题(图2):(1)呈现学习上的“拦路虎”画面,提问我们学习上的困难在哪里;(2)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3)梳理关键词:“坚持、信心、方法、努力”等,探寻化解学习困难的具体策略;(4)学生用小思维导图绘制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坚持”“信心”“方法”和“努力”等,引导学生再思考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5)学生继续绘制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学生都知道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但是就是做不到,我们应该怎样劝说他(她)们呢?
图2
如此设计结构化问题,有利于利用思维导图把若干认知要素有机勾连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的重要性和系统性,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并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润物细无声之间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班主任还应在班会活动中善抓住问题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善用抽象概括和深刻理解,善于逻辑推理和周密思辨,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加强对比训练,逐步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再走入深刻,从而提升班会课实效。例如用对比性结构画的《班干部的选拔》(图3),通过两种不同的班干部选拔方法:一种由老师直接任命,另一种有同学公开推选,导致选拔结果迥异不同的事例,告诫我们要把“老师任命”和“同学推选”两种方法有机整合起来,由大家共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此时运用对比性思维导图来呈现协商解决班干部选拔的过程就一目了然了,同时小作者的思维品质也获得提升。
图3
3.打造生长化主题班会课,培养高阶思维的独创性
为提升生命安全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我们可依托安全校本读本资源《谷妮说安全》和《宾宾可可谈心理》上的内容,比如: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人生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意外伤害事故教育等进行班会课设计。通过班会课教学引导与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例如,在讲授“交通安全”时,班主任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并真正解决学生在“文明走路”、“文明骑车”和“文明乘车”等方面的交通安全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协同学习和自我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交通安全隐患,初步树立了安全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图4)。
图4
综上,巧借思维导图,发展高阶思维,实现结构化学习,坚持生活、生命、生长的有机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自我教育的有效性,有力促进知行合一,最终提升“三生”主题班会课实效。
参考文献:
[1]时龙,李荐.友善用脑思维导图浅说[M].北京出版社,2009:24.
[2]俞世燕.智慧德育:有效德育的追求[J].教学与管理,2010,(10):38-40.
[1]时龙,李荐.友善用脑思维导图浅说[M].北京出版社,2009:24.